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应当提交民事起诉状和起诉基础证据材料。登记立案应当对民事起诉状和起诉基础证据材料进行审核。
(一)审核民事起诉状
审核民事起诉状应当记明原告的基本情况、被告的基本情况、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民事起诉状的落款。
审核民事起诉状后,根据情况进行处理:符合要求的接收诉状并予以登记,不符合要求的告知起诉人补正或修改。
(二)审核起诉证据材料
审核起诉证据材料包括审核原告身份材料、审核被告身份材料、审核与起诉事实相关的证据材料和审核主管和管辖证据材料。
审核起诉证据材料后,根据情况进行处理:符合要求的立案并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不符合要求的告知起诉人补充或修改。
(三)立案登记和受理
经审查,民事起诉状符合要求的立即立案,并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经补正、修改后符合要求的立即立案,并出具案件受理通知书;无法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并在7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行政案件立案登记流程参照民事案件立案登记流程进行审核和处理,并重点审核行政起诉状和起诉证据。
审核刑事自诉案件起诉状和起诉证据,核对自诉人和被告人的基本情况,核对指控的基本事实和具体的诉讼请求,核对证据的名称来源,核对自诉案件范围的证据材料。
人民法院对于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利益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的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起诉不予登记立案。
在审查起诉时,对于起诉状不明确、事实表述不清楚、诉讼请求不明确、证据材料不齐备的起诉,应当告知起诉人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正确、理性行使诉权。
对可调解的案件,可以引导起诉人选择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解决纠纷。
对已经登记或立案的案件,可以进行立案调解,也可征得当事人同意,委托有调解职能的组织和人员进行调解。
当事人对受诉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投诉存在不接收诉状、接收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补正诉状内容,以及有案不立、拖延立案、干扰立案、既不立案又不作出裁定或决定等违法违纪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查明事实,并将情况反馈当事人。如果发现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级人民法院对行政起诉既不立案又不作出不予立案裁定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如果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起诉条件,应当立案并进行审理。同时,上一级人民法院也可以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并进行审理。
下级人民法院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民事起诉和刑事自诉,既不立案登记又不出具不予受理裁定的情况,起诉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要求下级法院改正,并责令下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处理。必要时,可以提级管辖或指定其他下级人民法院立案审理。
1. 国家赔偿案件和申请执行案件的立案将根据相应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执行,参照本规定执行。
2. 本规定的执行情况将纳入“两个一流”考核。
3. 本规定由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并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二○一五年四月十日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问题及其相关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共犯定义和认定条件,以及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立案标准。共犯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串通的情况。文章还解释了刑法中关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的
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借贷合同引发的民事纠纷可以选择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或借贷合同履行地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公民或法人提起的民事诉讼,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当涉及多个被告时,各个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同时,也提到了
邻居损坏院墙时的法律处理方式。当事人可以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审查、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和宣判等环节。在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和法庭调解过程中,当事人需遵循法律程序,最终根据判决或裁定的结果履行相应的义务
赃款已经花完时如何进行追缴的问题。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需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对于已经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需妥善保管并随案移送。判决生效后的赃款赃物除返还被害人外,一律上缴国库。司法工作人员如贪污、挪用或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