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七批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七批指导性案例

时间:2023-10-31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0448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七批指导性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发布了第七批指导性案例,这是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来履行监督职能和指导审判工作。这些案例对于统一裁判尺度和法律适用标准,保障公正司法,增强司法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加强法治宣传都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案例

指导案例27号: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盗窃、诈骗的界限

指导案例27号旨在明确划分利用网络进行盗窃与诈骗的界限,对于审理网络钓鱼类案件具有指导意义。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诱骗他人点击虚假链接而实际通过预先植入的计算机程序窃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虚构可供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欺骗他人点击付款链接而骗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民事案例

指导案例29号: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纠纷

指导案例29号有利于加强网络环境下企业名称权的保护,依法制止利用他人的知名度和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对于企业长期、广泛对外使用,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名称简称,可以视为企业名称予以保护。擅自将他人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名称简称作为商业活动中互联网竞价排名关键词,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误认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通过发布这些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为统一裁判尺度和法律适用标准提供了指导,保障了公正司法,增强了司法透明度,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加强了法治宣传。这对于推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发布第七批指导性案例的通知

法〔2014〕16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现将臧X泉等盗窃、诈骗案等五个案例(指导案例27-31号),作为第七批指导性案例发布,供在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

最高人民法院

2014年6月26日

指导案例27号

臧X泉等盗窃、诈骗案

关键词:刑事盗窃诈骗利用信息网络

裁判要点:

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诱骗他人点击虚假链接而实际通过预先植入的计算机程序窃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虚构可供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欺骗他人点击付款链接而骗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二百六十六条

基本案情:

一、盗窃事实

2010年6月1日,被告人郑X玲骗取被害人金某195元后,获悉金某的建设银行网银账户内有305000余元存款且无每日支付限额,遂电话告知被告人臧X泉,预谋合伙作案。臧X泉赶至网吧后,以尚未看到金某付款成功的记录为由,发送给金某一个交易金额标注为1元而实际植入了支付305000元的计算机程序的虚假链接,谎称金某点击该1元支付链接后,其即可查看到付款成功的记录。金某在诱导下点击了该虚假链接,其建设银行网银账户中的305000元随即通过臧X泉预设的计算机程序,经上海快钱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的平台支付到臧X泉提前在福州海都阳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的“kissal23”账户中。臧X泉使用其中的116863元购买大量游戏点卡,并在“小泉先生哦”的淘宝网店上出售套现。案发后,公安机关追回赃款187126.31元发还被害人。

二、诈骗事实

2010年5月至6月间,被告人臧X泉、郑X玲、刘X分别以虚假身份开设无货可供的淘宝网店铺,并以低价吸引买家。三被告人事先在网游网站注册一账户,并对该账户预设充值程序,充值金额为买家欲支付的金额,后将该充值程序代码植入到一个虚假淘宝网链接中。与买家商谈好商品价格后,三被告人各自以方便买家购物为由,将该虚假淘宝网链接通过阿里旺旺聊天工具发送给买家。买家误以为是淘宝网链接而点击该链接进行购物、付款,并认为所付货款会汇入支付宝公司为担保交易而设立的公用账户,但该货款实际通过预设程序转入网游网站在支付宝公司的私人账户,再转入被告人事先在网游网站注册的充值账户中。三被告人获取买家货款后,在网游网站购买游戏点卡、腾讯Q币等,然后将其按事先约定统一放在臧X泉的“小泉先生哦”的淘宝网店铺上出售套现,所得款均汇入臧X泉的工商银行卡中,由臧X泉按照获利额以约定方式分配。被告人臧X泉、郑X玲、刘X经预谋后,先后到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昆山市等地网吧采用上述手段作案。臧X泉诈骗22000元,获利5000余元,郑X玲诈骗获利5000余元,刘X诈骗获利12000余元。

裁判结果:

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6月1日作出(2011)浙杭刑初字第91号刑事判决:一、被告人臧X泉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六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五千元。二、被告人郑X玲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剥夺政治权利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二千元。三、被告人刘X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宣判后,臧X泉提出上诉。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9日作出(2011)浙刑三终字第132号刑事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对既采取秘密窃取手段又采取欺骗手段非法占有财物行为的定性,应从行为人采取主要手段和被害人有无处分财物意识方面区分盗窃与诈骗。如果行为人获取财物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手段是秘密窃取,诈骗行为只是为盗窃创造条件或作掩护,被害人也没有“自愿”交付财物的,就应当认定为盗窃;如果行为人获取财物时起决定性作用的手段是诈骗,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自愿”交付财物,盗窃行为只是辅助手段的,就应当认定为诈骗。在信息网络情形下,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诱骗他人点击虚假链接而实际上通过预先植入的计算机程序窃取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行为人虚构可供交易的商品或者服务,欺骗他人为支付货款点击付款链接而获取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本案中,被告人臧X泉、郑X玲使用预设计算机程序并植入的方法,秘密窃取他人网上银行账户内巨额钱款,其行为均已构成盗窃罪。臧X泉、郑X玲和被告人刘X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开设虚假的网络店铺和利用伪造的购物链接骗取他人数额较大的货款,其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对臧X泉、郑X玲所犯数罪,应依法并罚。

指导案例28号

胡X金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关键词:刑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

裁判要点:

1.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包工头),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当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

2.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包工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即使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在刑事立案前为其垫付了劳动报酬的,也不影响追究该用工单位或者个人(包工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

基本案情:

被告人胡X金于2010年12月分包了位于四川省双流县黄水镇的三盛翡俪山一期景观工程的部分施工工程,之后聘用多名民工入场施工。施工期间,胡X金累计收到发包人支付的工程款51万余元,已超过结算时确认的实际工程款。2011年6月5日工程完工后,胡X金以工程亏损为由拖欠李X文等20余名民工工资12万余元。6月9日,双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令胡X金支付拖欠的民工工资,胡却于当晚订购机票并在次日早上乘飞机逃匿。6月30日,四川锦天下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工程总承包商代胡X金垫付民工工资12万余元。7月4日,公安机关对胡X金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立案侦查。7月12日,胡X金在浙江省慈溪市被抓获。

裁判结果:

四川省双流县人民法院于2011年12月29日作出(2011)双流刑初字第544号刑事判决,认定被告人胡X金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被告人胡X金拒不支付20余名民工的劳动报酬达12万余元,数额较大,且在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支付后逃匿,其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告人胡X金虽然不具有合法的用工资格,又属没有相应建筑工程施工资质而承包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且违法招用民工进行施工,上述情况不影响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中,胡X金逃匿后,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有关规定清偿了胡X金拖欠的民工工资,其清偿拖欠民工工资的行为属于为胡X金垫付,这一行为虽然消减了拖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但并不能免除胡X金应当支付劳动报酬的责任,因此,对胡X金仍应当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鉴于胡X金系初犯、认罪态度好,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指导案例29号

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诉天津X青旅国际旅行社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纠纷案

关键词:民事不正当竞争擅用他人企业名称

裁判要点:

1.对于企业长期、广泛对外使用,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名称简称,可以视为企业名称予以保护。

2.擅自将他人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名称简称作为商业活动中互联网竞价排名关键词,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误认的,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

基本案情:

原告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诉称:被告天津X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在其版权所有的网站页面、网站源代码以及搜索引擎中,非法使用原告企业名称全称及简称“天津X旅”,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

被告天津X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X青旅)辩称:“天津X旅”没有登记注册,并不由原告享有,原告主张的损失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请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查明: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于1986年11月1日成立,是从事国内及出入境旅游业务的国有企业,直属于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出具证明称,“天津X旅”是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的企业简称。2007年,《今晚报》等媒体在报道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承办的活动中已开始以“天津X旅”简称指代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天津X旅在报价单、旅游合同、与同行业经营者合作文件、发票等资料以及经营场所各门店招牌上等日常经营活动中,使用“天津X旅”作为企业的简称。天津X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于2010年7月6日成立,是从事国内旅游及入境旅游接待等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底天津X旅不正当竞争案件裁判结果

一、被告的侵权行为

根据2011年10月24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结果,被告天津X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被判定立即停止侵害行为,并在公司网站上发布致歉声明。此外,被告还被要求赔偿原告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经济损失30000元。

二、被告的上诉及最终判决结果

天津X青旅对判决结果提出上诉,但2012年3月20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终审判决维持了原判的第二、三、四项内容。然而,第一项判决内容发生了变更,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使用“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和“天津X旅”字样,以及作为天津X青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网站的搜索链接关键词。

裁判理由

企业名称的保护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而对于长期、广泛对外使用、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也应当视为企业名称予以保护。原告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的企业名称“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是其自1986年成立以来一直使用的,因此享有企业名称专用权。而作为其企业名称的简称,“天津X旅”在2007年就已被广泛使用,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并与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之间建立起稳定的关联关系。因此,“天津X旅”也应当受到保护。

不正当竞争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等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在本案中,被告天津X青旅未经原告天津X旅许可,通过设置与天津X旅企业名称有关的关键词并在网站源代码中使用等手段,使相关公众在搜索“天津中X青年旅行社”和“天津X旅”关键词时直接显示天津X青旅的网站链接。这种行为使公众产生混淆误认,利用了天津X旅的知名度和商誉,达到宣传推广自己的目的。因此,被告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应予以制止。

间接竞争关系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本案中,原告天津X旅和被告天津X青旅在经营范围和行业上并不直接竞争,但被告仍然擅自使用原告的企业名称和简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30号,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限制经营者之间必须具有直接竞争关系,也没有要求其从事相同行业。只要经营者之间存在间接竞争关系,行为人违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也应当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被告的行为也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

指导案例30号

兰X军、杭州小X指汽车维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天津市小X指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14年6月26日发布的指导案例30号,经营者是否具有超越法定经营范围而违反行政许可法律法规的行为,并不影响其依法行使制止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民事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未限制经营者之间必须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也没有要求其从事相同行业。即使经营者之间存在间接竞争关系,只要行为人违背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了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也应当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案件分析

一、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

根据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2)二中民三知初字第47号民事判决,被告天津小X指公司和天津华X公司在其汽车维修服务中使用了与原告杭州小X指公司注册商标相似的标识,导致公众对服务来源的混淆和误认,构成侵权行为。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未经许可而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会侵犯商标专用权。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被告天津小X指公司和天津华X公司通过使用与原告杭州小X指公司相似的企业名称和标识,从事与杭州小X指公司相类似的服务,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禁止经营者擅自使用他人企业名称,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以损害竞争对手。

三、关于超越法定经营范围行为

被告天津小X指公司和天津华X公司主张原告杭州小X指公司超越法定经营范围而违反行政许可法律法规,认为其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然而,即使有关行为超越法定经营范围而违反行政许可法律法规,也不影响其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主体提起民事诉讼的资格。被告的主张不成立。

四、认定不正当竞争责任

综合以上分析,被告天津小X指公司登记使用与原告杭州小X指公司相同的企业名称,并且存在市场混淆的可能性,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被告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这一原则。

五、指导案例31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31号,当事船舶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违反约定的情形不应作为判定责任的主要依据。在本案中,双方约定的内容和违反约定的情况不应成为判定责任的主要依据,而应当以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为准据,综合分析各方过错程度和处置措施的恰当性,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2008年6月3日晚,江苏炜X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炜X06”轮与米X达玫瑰公司所有的“MIRANDAROSE”轮在上海港圆圆沙警戒区相遇

在2008年6月3日晚上,原告江苏炜X航运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炜X06”轮与被告米X达玫瑰公司所有的“MIRANDAROSE”轮在各自航次的航程中,在上海港圆圆沙警戒区相遇。

碰撞过程

当日23时27分,由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开出的另一艘外轮“里约热内卢快航”轮与“玫瑰”轮联系后开始实施追越。23时32分,“里约热内卢快航”轮引航员呼叫“炜X06”轮和位于“炜X06”轮左前方约0.2海里的“正安8”轮,要求两轮与其绿灯交会。“正安8”轮予以拒绝并大角度向右调整航向,快速穿越到警戒区北侧驶离。“炜X06”轮则在“里约热内卢快航”轮引航员执意要求下,同意绿灯交会。“玫瑰”轮随即与“炜X06”轮联系,也要求绿灯交会,“炜X06”轮也回复同意。23时38分,当“炜X06”轮行至“玫瑰”轮船艏偏左方向,发现“玫瑰”轮显示红灯,立即联系“玫瑰”轮,要求其尽快向左调整航行。“炜X06”轮随后开始减速,但“玫瑰”轮因“里约热内卢快航”轮追越尚未驶过让清,距离较近,无法向左调整航向。23时41分,“炜X06”轮与“里约热内卢快航”轮近距离交会,位于“玫瑰”轮左前方、距离仅0.2海里。此时,“炜X06”轮、“玫瑰”轮均觉察危险,同时大角度向左转向。23时42分“炜X06”轮右后部与“玫瑰”轮船艏右侧发生碰撞。

损失及诉讼请求

该事故造成原告遭受救助费、清污费、货物减损费、修理费等各项损失共计人民币4504605.75元。原告以“玫瑰”轮违反双方关于“绿灯交会”的约定为由,诉请法院判令“玫瑰”轮承担80%的责任。被告则提出,原告应就涉案碰撞事故承担90%的责任,且原告主张的部分损失不合理。

裁判结果

上海海事法院于2011年9月20日作出(2010)沪海法海初字第24号民事判决:

  1. 被告米X达玫瑰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江苏炜X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赔偿损失人民币2252302.79元;
  2. 被告米X达玫瑰公司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江苏炜X航运股份有限公司赔偿上述款项的利息损失,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活期存款利率标准,从2008年6月3日起计算至判决生效之日止;
  3. 对原告江苏炜X航运股份有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宣判后,当事人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在两轮达成一致意见前,两轮交叉相遇时,本应“红灯交会”。“玫瑰”轮为了自己进北槽航道出口方便,首先提出“绿灯交会”的提议。该提议违背了《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规定的其应承担的让路义务。但是,“炜X06”轮同意了该违背规则的提议。此时,双方绿灯交会的意向应是指在整个避让过程中,双方都应始终向对方显示本船的绿灯舷侧。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没有了《72避碰规则》意义上的“让路船”和“直航船”。因此,当两轮发生碰撞危险时,两轮应具有同等的避免碰撞的责任,两轮均应按照《72避碰规则》的相关规定,特别谨慎驾驶。但事实上,在达成绿灯交会的一致意向后,双方都认为对方会给自己让路,未能对所处水域的情况进行有效观察并对当时的局面和碰撞危险作出充分估计,直至紧迫危险形成后才采取行动,最终无法避免碰撞。综上,两轮均有瞭望疏忽、未使用安全航速、未能尽到特别谨慎驾驶的义务并尽早采取避免碰撞的行为,都违反了《72避碰规则》中有关瞭望、安全航速和避免碰撞的行动等规定,对碰撞事故的发生责任相当,应各承担50%的责任。

被告系“玫瑰”轮的船舶所有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应就“玫瑰”轮在涉案碰撞事故中对原告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法院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核定了原告具体损失金额,按照被告应负的责任份额,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