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应设立选举委员会,负责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选举委员会一般由党委或人大领导人,以及组织、宣传、统战、民政、财政、人事、公安、法院、检察院、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党、政、群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选举委员会的人选由县级人大常委会或乡级人大主席团会同本级党委、人民团体协商提名,经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乡级选举委员会人选经本级人大主席团通过,报县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根据人口情况,代表名额进行分配。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代表名额基数为120名,每5000人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65万的地区,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450名。人口不足五百万的地区,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120名。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40名,每1500人增加一名代表。人口超过九万的乡、民族乡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100名。人口超过13万的镇的代表总名额不得超过130名。人口不足2000的乡、民族乡、镇的代表总名额可以少于40名。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按选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选区的划分应当考虑选民参与选举活动、选举组织工作开展、选民了解、监督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的要求。具体的划分办法可以按居住状况或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划分。每一选区产生1至3名代表。
选民登记的重点是对变动部分的登记,即对新满18周岁的、恢复行使政治权利的选民进行登记。对迁出原选区的选民,应列入新迁入的选区选民名单。对死亡的和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应从选民名单上除名。准确计算公民是否年满18周岁,应以各地选举委员会规定的选举日为核准界限。旅居海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期间在国内的,可以参加原籍地或者出国前居住地的选举。
代表候选人的提名是选举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发扬民主,保障选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民主的选举权利。在直接选举中,政党、团体可以联合或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选民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提出代表候选人。两种方式提名的候选人,法律地位是平等的,都应依法列入初步候选人名单。推荐者应向选举委员会或选民介绍候选人的情况。在换届选举中,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并回答选民提出的问题等有利于选举人更好地了解被选举人的做法,应当坚持。选民直接选举代表的正式代表候选人,须比应选代表多三分之一至一倍。如果初步代表候选人过多,需要经过选民的酝酿、讨论、协商后,根据较多数选民的意愿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
选举法对公民选举权的规定。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所有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民族、种族、性别等条件限制。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前公布,如有异议可申诉至法院。代表候选人由各政党、团
确定选票有效性的规则。选票是否有效取决于填写是否符合选举法规定,如选票所选人数是否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同时,选票填写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如符号和位置不符等将导致无效。在选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了有效的投票人数和代表候选人当
中国法律上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选举权除了满足年龄条件,还需具备中国国籍并享有政治权利。这是一种广泛的政治权利。
村干部贿选的法律处罚和村干部选举的规定。对于贿选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村干部,当选无效,且会受到法律处罚。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村干部选举的规定,对村干部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包括工作经验、思想政治素质、政策规章执行情况等,旨在确保村干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