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票据法》第20条的规定,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行为。因此,出票人必须具备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能力。对于无行为能力者,其出票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理。
行为能力是签发票据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具备行为能力的个体才能进行出票行为。对于无行为能力者,其出票行为需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理。
根据不同的汇票类型,出票人的身份也构成了开出汇票的条件。例如,银行汇票只能由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银行签发。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他们需要委托前述银行代理签发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的出票人只能是企业法人,而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以及未在银行开设账户的法人均不得成为商业汇票的出票人。
实践中,没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个体也不能到银行购买商业汇票。对于银行承兑汇票,其出票人是买卖合同中的买方。出票人与银行之间存在承兑汇票服务合同关系,银行只有在认为买方的付款能力可靠时才愿意承兑。一旦承兑,银行便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持票人只需向承兑行请求付款。
商业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可以是买卖合同中的卖方,也可以是买方。当卖方出票时,此种出票仅仅是提醒买方付款的单方面意思表示,必须经买方承兑后才具有票据上的意义。
中国支票保证制度的缺失。中国票据法仅对汇票和本票有保证规定,未对支票实行明确的保证制度。这是因为支票的付款人特定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并且支票具有见票即付的特点,以保证支付迅速和携带方便。因此,为了维持支票的特性,中国票据法对支票没有规定保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关于即期汇票的付款方式,包括付款币种的选择、汇票付款程序中的提示、支付和签收细节。若汇票为外币,按市场汇价以人民币支付;如无特殊约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持票人需进行付款提示以保全追索权,付款人应在当日足额付款,并审查背书连续性
针对商业汇票逾期付款的情况,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起诉实际付款人。对于商业承兑汇票到期不能兑现货款时,银行则将汇票退回销货单位,作为应收账款处理。由于开具商业承兑汇票无需经过严格的审查,也无严格监督管理,仅以企业信用为基础,企业应特别注意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
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担任承兑人的一种可流通票据。付款人在汇票上注明承兑字样并签字后,就确认了对汇票的付款责任,并成为承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