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下,汇票的付款人是受托付款人。对于银行汇票来说,付款人是参加“全国联行往来”的银行。一旦该银行确认汇票的真实性,就必须无条件地付款。而对于银行承兑汇票来说,付款人是与买卖合同的买方签订承担协议的承兑行。在汇票到期时,无论买方的账户存款是否足够,承兑行都必须无条件地付款。即使承兑行使用自己的款项进行支付,也不能拒绝付款责任。至于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则是买卖合同中的买方。买方的开户行作为受托付款人,如果买方账户存款不足,受托付款人不承担付款责任,只是将汇票还给持票人,或者通过持票人的开户银行还给持票人。
传统的票据法理论认为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即银行)是非基本当事人。承兑人在出票后才加入票据关系,因此才有收款人和被背书人申请承兑的情况。在市场信用较好的情况下,收款人和被背书人申请承兑符合交易逻辑。然而,在市场信用不佳的情况下,收款人不相信未承兑的票据,只接受已承兑的票据。实践中,银行承兑汇票是在出票人申请银行承兑后再交付给收款人的。承兑关系实际上发生在交付票据之前,在形成汇票关系时,承兑人就已经存在。因此,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将承兑人列为基本当事人。另外,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是买卖合同的买方。商业承兑汇票必须经过买方承兑才具有票据效力。因此,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具有双重身份,自然也是汇票的基本当事人。
	
	   汇票上未记载事项的推定规定。对于未记载付款日期、付款地和出票地等事项,按照规定,可以分别进行推定。未记载付款日期的汇票采取见票即付的方式;未记载付款地的汇票以付款人的营业场所等作为付款地;未记载出票地的汇票以出票人的营业场所等作为出票地。明确这些规定
	
	   银行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特征及鉴别方法,包括用纸、颜色、暗记、规格和填写规范等方面的特点。同时提醒使用者,在发现汇票有可疑情况时,应及时送交银行鉴定,确保国家和个人财产安全。
	
	   汇票的非基本当事人,包括承兑人、背书人、被背书人和保证人。这些非基本当事人通过特定的票据行为参与到票据关系中,并承担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承兑人承担支付票款的义务,背书人转让权利,被背书人接收票据成为新的持有人,而保证人则为票据债务提供担保。这些非基本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关于再追索权的行使及时效的相关规定。持票人对前手的再追索权自清偿或被提起诉讼之日起三个月不行使将消灭。再追索权的期限根据不同情况有所规定,定义、行使要件和票据时效也进行了详细说明。再追索权仅限于除第一追索权人外的其他人向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