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票人权利有哪些构成要件
时间:2024-01-15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本文认为,作为一种综合性权利的持票人权利,涵盖一系列综合性因素,即持票人(主体)、票据本身(客体)、持票人在票据整个流转过程中相关的民商事行为(行为),包括其票据行为、票据法上行为、以及其他票据基础关系上的民事行为。
构成持票人权利的要件
一、持票人的票据权利能力和票据行为能力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票据行为人应被认定为具有票据权利能力;而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票据行为人也应被认定为具有票据行为能力。无票据行为能力或受限制的票据行为人根据法律规定无法独立进行票据行为,但这并不影响其他具有票据行为能力的人进行票据行为的有效性。
二、所持票据的完整合法有效性
完整合法有效的票据主要指票面完整,符合票据法规定,必要的记载事项完备,未记载不得记载的事项。如果票据行为人在进行票据行为时未记载必要的事项,将导致相应的票据行为无效。我国《票据法》对汇票、本票、支票的应记载事项进行了规定,缺乏必要的记载事项或记载了不得记载的事项都会破坏票据本身的完整合法有效性。同时,这些应记载事项必须是明确肯定的,如果票据内容不确定,票据也将无效。
三、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票据是指持票人按照票据法规定进行转让,并善意地从无票据权利人手中取得票据,从而享有票据权利。善意取得票据的持票人享有其票据权利,无论原票据权利人因何原因丧失了票据,均不能要求善意取得票据人返还票据。各国票据法和相关国际公约在解决原票据权利人与最后持票人之间的冲突时,普遍确认善意持票人拥有票据权利,不再承认原权利人的票据权利,即善意取得票据的制度。例如,日本票据法第16条规定,当汇票的持有人根据连续的背书证明其权利时,将被视为合法的持票人。无论因何原因丧失了汇票的占有者,只要持票人能够依照前述规定证明其权利,就没有返还票据的义务。然而,如果持票人是出于恶意或重大过失取得汇票,将不适用上述规定。类似的规定也存在于英国票据法第29条、德国票据法第16条和日内瓦统一汇票本票法第16条中。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出票人的效力
中国《票据法》对于支票出票人的效力规定。出票人签发支票后需承担担保支票付款责任,但不影响付款人的付款选择权。收款人享有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权利,但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仅为期待权,并非现实权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支票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定义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定义、性质及争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于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手续问题而消灭后,持票人向发票人或承兑人请求返还所受利益的权利。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在四种学说争议。我国票据法将其定位为民事权利,但本文认为其更适合被视为票据法上的
-
商业汇票的保证责任
商业汇票的保证责任,根据《票据法》规定,商业汇票的债务可以由保证人承担。保证人在汇票或粘单上需明确记载保证事项,包括保证字样、名称、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和签章。商业承兑汇票的保证责任与商业汇票相似,但保证人对合法取得的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承
-
本票出票人资格的审定
本票出票人资格的审定和资金保证。本票的出票人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现实需要审定,对其限制较为严格。出票人必须具备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承担首要、绝对和最终的付款责任,即使持票人未行使和保全票据权利,出票人仍需承担付款责任。票据法要求本票的出票
-
本票超过有效期的处理方法
-
期票与支票的区别及定义
-
票据的付款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