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支票 > 支票背书 > 小心支票陷阱

小心支票陷阱

时间:2024-09-17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1952
支票是商务活动中使用最多的票据,业务人员在收支票时要提防“支票陷阱”,因为票据退票会带给企业难以弥补的财务损失。支票可以分为现金支票、不记名支票、划线支票、保付支票、记名支票、银行支票、旅行支票等。现就实际业务中可能存在的“支票陷阱”加以说明。

关于发票时间

1.支票的出票日期

没有填写出票年月日的支票是无效支票,出票人不必负任何的票据责任。如果出票人授权收票人代填日期,收票人在收受支票时,应要求出票人出具“授权书”作为证明,否则有可能涉及伪造有价证券的法律纠纷。

2.更改出票日期

如果支票的出票年月日被更改,必须在更改处盖章。如不盖章,这种支票会被银行退票。

关于支票金额

1.支票金额的正确填写

金额是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之一,也是票据债务人员担保范围的指标。支票的金额应以大写数字来书写,以示慎重,并可以防止遭人涂改。因此,金额一经填写,就不能改写,否则,支票无效。

2.注意支票金额的填写问题

(1)票面大写金额栏内漏写“元”字的支票,不可收受。我国通用的币制单位有元、角、分。只有记载数字,而无“元”的记载,其金额难以确定。

(2)大写金额经涂改的支票是无效支票,绝对不能接收。

(3)支票上大写金额不应当写零,而多写零的支票,尽可能不要收受。金额位数连续有几个零时,应只写一个零字。比如50005元,应写成“伍万零五元整”,而不能写成“伍万零零伍元整”。

(4)票面金额填写“拾元整”的支票,不可收受。银行实务对有关支票金额的写法有特别的要求,10元应写为“壹拾元整”。

(5)支票上大写金额写“廿”绝对不能接收。20元的正确写法是“贰拾元”,如果写成“廿”,银行会以退票方式处理。

关于签名盖章

1.签名盖章的位置

出票人在支票上签名盖章,是负担票据债务的一种具体表示,当支票退票时,要负起出票人的责任,偿还支票上所记载的金额。签名盖章要盖在支票上出票人栏的位置,盖在其他地方,就不发生签名盖章的效力,属于不合格支票。

2.注意签名盖章的问题

(1)没有签名盖章的支票不能收。鉴章不清晰的支票是“不完全票据”,这种票据无法发生法律效力。必须请出票人补盖印鉴方可接收。

(2)出票签名或盖章模糊不清的支票不能收。这种鉴章不清楚或不明的支票经常被银行退票。

(3)支票上签章处只有出票人的指印,没有其他签名或盖章,最好拒收。支票上的签名可以以盖章的方式代替,但不能以捺指印代替签名。

(4)图章颠倒的支票是有效的,可以收受。

(5)盖错印章涂销后,再加盖正确印鉴的支票,可以收。出票人在盖错的印鉴上打“?”涂销,这枚印鉴视为没有记载,只要第二次所盖的印鉴和银行内原有的印鉴相同,而且户头内有足够存款,这张支票是安全的。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在收取支票时一定要认真查看支票,仔细核对支票内容,以防收取不合格的支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对出票人的效力

    中国《票据法》对于支票出票人的效力规定。出票人签发支票后需承担担保支票付款责任,但不影响付款人的付款选择权。收款人享有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权利,但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仅为期待权,并非现实权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支票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支票的追索权及其法律责任

    支票的追索权及其法律责任。支票作为一种特殊的票据形式,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实现出票人的支付责任。当支票付款被拒绝或无法及时实现时,持票人有权向出票人追索付款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为保护持票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支票的追索权进行了保护,出票人应

  • 期票与支票的区别及定义

    期票和支票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期票是规定领取商品或货币日期的信用凭证,可分为一般期票和银行期票等,可以通过背书转让或贴现;而支票是一种即期汇票,以银行为付款人,可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者在使用方式、兑现时间和利息等方面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

  • 票据的付款期限

    票据的付款期限以及银行汇票的使用步骤。对于见票即付的票据,其付款期限通常在发票日后一年内,但具体期限可能因国家和地区而异。支票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有所不同。此外,银行汇票的使用包括付款人委托银行办理汇票、签发汇票、异地结算等一系列步骤,实现钱货两清,

  • 汇票、本票和支票的法律定义和区别
  • 支票结算方式的法律规定
  • 本票的签发人及定义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