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取商业汇票时,我们需要重点审核以下三方面内容,以避免后期因汇票填制失误而造成麻烦。
第一,审核收款人名称是否完全正确,并确认票据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第二,对于经过多手转让的汇票,要注意背书是否连续,背书的银行预留印鉴是否清晰,以及收款人与第一背书人是否一致。
第三,对于经过多手背书转让的汇票粘单,要检查是否有压缝章,并确保粘单后的第一背书人与盖压缝章的背书人一致。
企业在收到商业汇票时,应在资产类的“应收票据”账户核算,并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详细记录每笔应收票据的重要信息,包括种类、票号、出票人、收款人、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到期日、背书人名称、收款日、收款金额、转让日期等。
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如下:
第一,收到应收票据时,需要借记“应收票据”科目,并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如果收到的是带息票据,可以在月末或季末计提利息,计提的利息会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需要借记“应收票据”科目,并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第二,进行票据贴现时,企业需要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根据贴现息部分,需要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需要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如果是带息应收票据,需要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根据差额,需要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例如,某公司将一张商业承兑汇票贴现给银行,面值为100,000元,年利率为8%,到期日为5月1日,贴现率为10%。贴现息和贴现所得的计算如下:
带息票据到期值 = 100,000 × (1 + 8% × 90/360) = 102,000元
贴现息 = 102,000 × 10% × 30/360 = 850元
贴现所得 = 102,000 - 850 = 101,150元
借:银行存款 101,105
贷:应收票据 100,000
财务费用 1,150
如果该票据为不带息票据:
票据到期值 = 100,000元
贴现息 = 100,000 × 10% × 30/360 = 833元
贴现所得 = 100,000 - 833 = 99,167元
借:银行存款 99,167
贷:应收票据 100,000
财务费用 833
对于应收票据贴现,分为附追索权和不附追索权两种情况。对于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需要分析与该应收票据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如果风险报酬已经转移,企业需要终止确认应收票据,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因应收票据贴现而承担的连带还款责任。如果风险报酬未发生转移,企业不应终止确认应收票据,而是将实际收到的金额确认为一项负债。
对于不附追索权的贴现,企业需要终止确认应收票据,并将实际收到的金额与应收票据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应收票据转让时,需要借记“原材料”(物资采购等)、“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对于到期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应将其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并在备查簿中记录。对于期末的带息票据,不再计提利息,而是在备查簿中登记包含的利息。待实际收到款项时,需要冲减“财务费用”。
商业汇票,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具有流动性强、风险小、信誉好、承兑方便等优点,已成为企业间结算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特点制造虚假票据或虚假交易,给企业或银行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无论对于应收票据的实物管理还是账务处理,都需要认真对待,并依法进行处理。
票据法在适用上的特点,即在解决票据法律冲突时,不适用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而是采用“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的原则。英国18票据法在解决冲突问题时采用票据契约订立地法支配的原则。同时,由于票据法律关系的复杂性,采用分割制来确定不同票据关系的适用法律,成为
票据质押的法律要素,包括要式性、无因性、独立性、文义性和连带性。票据质押必须符合法定的严格形式要件,且不受原因及牵连影响;具有独立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表述,仅从票据本身即可实现担保目的。
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企业将应收票据提前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贴现的计算需要考虑贴现息和贴现净额。贴现息是指根据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和贴现期计算得出的利息金额,而贴现净额则是票据到期价值减去贴现息的金额。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收到或支付的款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主要报表。本文解释了资产负债表的填写方法和各项内容的解释。资产方面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息、应收账款、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