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权利保全是指持票人为了防止票据权利的丧失,依据票据法的规定进行提示票据,要求付款人提供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的证明和中断时效的行为。
提示票据包括提示承兑和提示付款行为,以及要求付款人提供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证明的行为。这些行为既是持票人请求实现自己的票据权利,也是为实现权利所准备诉诸法律的证据。因为票据权利有时效的限制,持票人使用这些证据可以使自己的票据权利得以保存。
根据《票据法》第17条的规定,票据权利在一定的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过了规定的期限,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就丧失。因此,持票人应当注意票据权利的有效期,特别是在接受转让时更应注意。
为了避免损失,持票人可以采用时效中断的方法,并且可使自己的票据权利得以延续。具体方式可采取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或提示付款的行为,或者以诉讼的行为中断时效。时效中断后,票据法上规定的各种时间限制重新起算。
中国《票据法》对于支票出票人的效力规定。出票人签发支票后需承担担保支票付款责任,但不影响付款人的付款选择权。收款人享有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权利,但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仅为期待权,并非现实权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支票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定义、性质及争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于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手续问题而消灭后,持票人向发票人或承兑人请求返还所受利益的权利。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在四种学说争议。我国票据法将其定位为民事权利,但本文认为其更适合被视为票据法上的
商业汇票的保证责任,根据《票据法》规定,商业汇票的债务可以由保证人承担。保证人在汇票或粘单上需明确记载保证事项,包括保证字样、名称、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和签章。商业承兑汇票的保证责任与商业汇票相似,但保证人对合法取得的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承
本票出票人资格的审定和资金保证。本票的出票人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现实需要审定,对其限制较为严格。出票人必须具备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承担首要、绝对和最终的付款责任,即使持票人未行使和保全票据权利,出票人仍需承担付款责任。票据法要求本票的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