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权利保全是指持票人为了防止票据权利的丧失,依据票据法的规定进行提示票据,要求付款人提供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的证明和中断时效的行为。
提示票据包括提示承兑和提示付款行为,以及要求付款人提供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证明的行为。这些行为既是持票人请求实现自己的票据权利,也是为实现权利所准备诉诸法律的证据。因为票据权利有时效的限制,持票人使用这些证据可以使自己的票据权利得以保存。
根据《票据法》第17条的规定,票据权利在一定的期限内不行使而消灭。过了规定的期限,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就丧失。因此,持票人应当注意票据权利的有效期,特别是在接受转让时更应注意。
为了避免损失,持票人可以采用时效中断的方法,并且可使自己的票据权利得以延续。具体方式可采取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或提示付款的行为,或者以诉讼的行为中断时效。时效中断后,票据法上规定的各种时间限制重新起算。
公示催告程序的流程。持票人如遇到票据丢失或被盗,可向基层法院申请公示催告。申请人需递交书面申请,内容包括票据主要信息和申请理由。法院受理后将通知支付人停止支付,并在三日内发布公告,催促相关人员申报权利。公示催告期间不得少于六十日,期间转让票据权利无效
公示催告的定义、性质、适用范围和特点。公示催告是一种民事诉讼程序,旨在保护失票人的票据权利,通过公示方式催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该程序适用于可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遗失或灭失的案件,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况。其特点包括由申请人启动和进行、采用书面审查和公
银行汇票背书的定义和分类。背书是转让票据权利的方式,分为转让背书和非转让背书,其中非转让背书包括委任背书和设质背书;转让背书则分为一般转让背书和特殊转让背书。此外,还介绍了不得背书转让的汇票情况,包括汇票被拒绝承兑、见票即付的汇票已被拒绝付款和超过付
我国票据法解释中法院受理的情形。包括因行使票据权利或非票据权利引起的纠纷,票据债务人要求返还票据的诉讼,票据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后票据持有人行使追索权的诉讼等。同时,还介绍了挂失止付的提起人和相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