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相关规定,如果持票人通过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或者明知有这些情形而出于恶意取得票据,那么持票人将不享有票据权利,并且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十二条的规定,通过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这些情形而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将不享有票据权利。
如果持票人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规定的票据,同样不享有票据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以下列票据欺诈行为之一的人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一) 伪造、变造票据;
(二) 故意使用伪造、变造的票据;
(三) 签发空头支票或者故意签发与其预留的本名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以骗取财物;
(四) 签发无可靠资金来源的汇票、本票,以骗取资金;
(五) 汇票、本票的出票人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以骗取财物;
(六) 冒用他人的票据,或者故意使用过期或者作废的票据,以骗取财物;
(七) 付款人与出票人、持票人恶意串通,实施上述六种行为之一。
票据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要式性:票据行为是一种严格的书面行为,必须依据票据法的规定,在票据上记载法定事项,并且票据行为人必须在票据上签章,才能产生法律效力。票据行为的要式性有利于票据的安全流通。
2. 文义性:票据行为的内容均依据票据上所载的文义而确定。票据的文义直接决定了票据权利和票据义务的范围和最高限度。例如,根据我国票据法第8条的规定,票据金额必须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二者必须一致,不一致的情况下,票据将无效。
3. 无因性:票据行为只要符合法定形式要件,就会产生法律效力,即使其基础关系(也称为实质关系)因有缺陷而无效,票据行为的效力仍然存在。例如,甲签发汇票给乙,签发票据的原因是甲购买了乙的商品。之后,甲发现乙提供的商品有质量问题,但这并不能免除甲对乙的票据责任,商品质量纠纷只能另行解决。
4. 独立性:在同一票据上进行的各种票据行为互不影响,各自独立产生法律效力。例如,无行为能力人的出票行为无效,但如果有行为能力人已在票据上背书或承兑,则背书或承兑是有效的。票据本身或票据上的签名被伪造,但真正在票据上签名完成的票据行为是有效的。许多国家的票据法都确立了票据行为的独立原则,以保证票据的流通和社会交易的安全。
5. 连带性:同一票据上的各种票据行为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由于票据行为具有独立性和无因性,这就使得持票人的权利实现受到影响。因此,票据法规定了连带责任原则,以保护持票人的票据债权。根据我国《票据法》第68条的规定,汇票的出票人、背书人、承兑人和保证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票据法》对于支票出票人的效力规定。出票人签发支票后需承担担保支票付款责任,但不影响付款人的付款选择权。收款人享有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权利,但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仅为期待权,并非现实权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支票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定义、性质及争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于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手续问题而消灭后,持票人向发票人或承兑人请求返还所受利益的权利。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在四种学说争议。我国票据法将其定位为民事权利,但本文认为其更适合被视为票据法上的
商业汇票的保证责任,根据《票据法》规定,商业汇票的债务可以由保证人承担。保证人在汇票或粘单上需明确记载保证事项,包括保证字样、名称、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和签章。商业承兑汇票的保证责任与商业汇票相似,但保证人对合法取得的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承
本票出票人资格的审定和资金保证。本票的出票人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现实需要审定,对其限制较为严格。出票人必须具备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承担首要、绝对和最终的付款责任,即使持票人未行使和保全票据权利,出票人仍需承担付款责任。票据法要求本票的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