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抗辩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 关于票据权利未产生或无效的抗辩权:
根据中国《票据法》第8条规定,票据金额应以中文大写和数码同时记载,且二者必须一致。如果票据的中文大写和数码不一致,票据将被视为无效。票据债务人可以根据此规定提出抗辩。
2. 关于票据权利已经消灭的抗辩权:
根据中国《票据法》第55条规定,如果票据丢失后,权利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经公示催告之后作出除权判决。票据债务人可以依据人民法院的除权判决对持票人提出抗辩。
3. 关于票据权利排除的抗辩权:
指票据债务人在不否定票据权利的前提下,对特定票据债权人提出对抗票据债权人行使票据权利的抗辩。此类抗辩包括不优于前手的抗辩权(《票据法》第11条)、知情的抗辩权(《票据法》第13条)等。
根据抗辩效力的不同,票据抗辩可以进一步分为对物的抗辩和对人的抗辩两大类。
票据抗辩权是指票据债务人对一般票据债权人或特定票据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提出一定的合法事由,以拒绝履行票据债务的行为权利。以下是票据抗辩权的特征:
1. 抗辩权只能针对票据请求权来行使,不能用于其他权利。
2. 抗辩权的法律效力在于阻却票据请求权的效力,使得票据债务人能够拒绝履行票据债务。
中国《票据法》对于支票出票人的效力规定。出票人签发支票后需承担担保支票付款责任,但不影响付款人的付款选择权。收款人享有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权利,但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仅为期待权,并非现实权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支票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定义、性质及争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于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手续问题而消灭后,持票人向发票人或承兑人请求返还所受利益的权利。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在四种学说争议。我国票据法将其定位为民事权利,但本文认为其更适合被视为票据法上的
商业汇票的保证责任,根据《票据法》规定,商业汇票的债务可以由保证人承担。保证人在汇票或粘单上需明确记载保证事项,包括保证字样、名称、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和签章。商业承兑汇票的保证责任与商业汇票相似,但保证人对合法取得的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承
本票出票人资格的审定和资金保证。本票的出票人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现实需要审定,对其限制较为严格。出票人必须具备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承担首要、绝对和最终的付款责任,即使持票人未行使和保全票据权利,出票人仍需承担付款责任。票据法要求本票的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