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的当事人是指与票据有关,处于同一票据关系中的人。一种票据关系从发生到终止往往要涉及多个当事人,每一当事人因其在票据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分别享有不同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票据当事人可以是一般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根据不同的标准,票据当事人有多种分类方式。依据债务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第一债务人和第二债务人。
依据加入票据关系的时间和在票据关系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基本当事人和非基本当事人。
根据参加票据关系、承担票据义务的顺位,还可以划分为前手与后手。常见的票据当事人主要有:发票人、持票人、付款人、受款人、背书人、被背书人、承兑人、保证人、被保证人、参加承兑人、参加付款人、被参加承兑人、被参加付款人和承担付款人等。
票据权利是指票据表示的金钱债权,即票据持有人向票据债务人直接请求支付票据金额的权利。根据行使顺序的先后,票据权利可以分为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两种。此外,票据法还规定辅助票据权利,对以上两种票据权利起补充作用。票据权利的构成主要需具备三个条件,即该权利必须为直接达到支付票据金额而设立,必须依票据才能行使,且只能对票据行为的关系人行使。
票据权利依存于票据本身,以现实地占有票据为依据和前提,因此,只有合法取得票据的人可以成为票据权利人,才能享有并行使票据权利。而取得票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从发票人取得(原始取得),从持票人通过背书或交付的方式受让票据(继受取得)以及其他依法取得(如追索取得,继承或赠与取得等)。票据权利行使的方法就是票据权利人向票据债务人提示票据。当票据上的付款请求权或追索权客观地丧失其存在后,票据权利消灭。
中国《票据法》对于支票出票人的效力规定。出票人签发支票后需承担担保支票付款责任,但不影响付款人的付款选择权。收款人享有向付款人请求付款的权利,但所享有的票据权利仅为期待权,并非现实权利。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支票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定义、性质及争议。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产生于票据权利因时效或手续问题而消灭后,持票人向发票人或承兑人请求返还所受利益的权利。对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存在四种学说争议。我国票据法将其定位为民事权利,但本文认为其更适合被视为票据法上的
商业汇票的保证责任,根据《票据法》规定,商业汇票的债务可以由保证人承担。保证人在汇票或粘单上需明确记载保证事项,包括保证字样、名称、住所、被保证人名称、保证日期和签章。商业承兑汇票的保证责任与商业汇票相似,但保证人对合法取得的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承
本票出票人资格的审定和资金保证。本票的出票人资格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现实需要审定,对其限制较为严格。出票人必须具备支付本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并承担首要、绝对和最终的付款责任,即使持票人未行使和保全票据权利,出票人仍需承担付款责任。票据法要求本票的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