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管理人有以下职责:
1. 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
2. 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
3. 决定债务人的内部管理事务;
4. 决定债务人的日常开支和其他必要开支;
5. 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6. 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
7. 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
8. 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
9. 履行人民法院认为管理人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管理人的职责另有规定,应当适用该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债权人会议有以下职权:
1. 核查债权;
2. 申请人民法院更换管理人,审查管理人的费用和报酬;
3. 监督管理人;
4. 选任和更换债权人委员会成员;
5. 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
6. 通过重整计划;
7. 通过和解协议;
8. 通过债务人财产的管理方案;
9. 通过破产财产的变价方案;
10. 通过破产财产的分配方案;
11.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由债权人会议行使的其他职权。
债权人会议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议作成会议记录。
所谓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负债超过实有资产。其关注点在于资产债务的比例关系,仅以实有资产为限,不考虑信用、能力等可能的偿还因素。计算数额时,不考虑是否到期均纳入总额之内。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通常已经达到资不抵债的情况。然而,在债务人帐面资产尚超过负债的情况下,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可能发生对到期债务缺乏现实支付能力而无法支付的情况,这也属于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一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债务人资不抵债,如果能够通过借贷等信用方式还债,不一定会丧失对到期债务的偿还能力。因此,资不抵债与不能清偿并不完全相同。新破产法将这两个标准并列作为破产原因的构成要件。形象地说,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以现金流为标准,而资不抵债是以资产负债表为标准。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标准,才能对该企业申请破产或宣告破产。
已分配利润公司破产清算的追回问题,以及破产案件的管辖规定。根据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已分配利润不能追回,但特定情况下的财产转让如无偿转让和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可追回。同时,涉及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无效行为,管理人有权追回。关于破产案件的管辖,遵循地域管辖、
中国企业破产法中关于重整申请和重整期间的内容。债务人或债权人可根据法律规定向法院申请重整。重整期间,债务人可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担保权的行使、借款、财产取回等事项也有明确规定。同时,还详细阐述了企业破产清算程序的流程,包括成立清算
股东在公司破产清算过程中的权利和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股东申请公司破产清算的程序步骤,包括成立清算组、清算期间的职权、债权人申报债权、制定清算方案、申请破产和清算结束等。在面临公司破产情况下,股东会做出解散公司的决议并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如财产不足以清
债务人的欺诈行为对破产重整程序的影响。重整制度旨在拯救困境企业,而欺诈行为可能导致重整程序终止并宣告债务人破产。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债务人在重整期间有欺诈行为,管理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法院终止重整程序,企业进行破产清算,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