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任监督。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承担重要的职责。依照新的企业破产法第25条的规定,它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负责债务人财产的管理和处分,决定债务人的内部管理事务,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或者其他法律程序。破产管理人实际上成了破产企业的意志机关。破产管理人选任以后,全部破产财产归其处分,因此对破产管理人的选择人民法院必须慎重。破产管理人必须具有独立性,除了新的企业破产法第24条法定的消极条件以外,与债权人、债务人不得有代理等利益关系,与破产审判人员也不得有依法应当回避的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关系。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或者指定,应当公开进行:条件公开、资格公开、程序公开、人数公开、报酬公开。
(二)一般监督。为了保障破产管理人依法、公正执行职务,新的企业破产法同时赋予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监督破产管理人的职权。新的企业破产法第32-33条规定,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依法执行职务,列席债权人会议,向债权人会议报告职务执行情况,并回答询问,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并接受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为了维护了人民法院指定管理人和确定管理人报酬的权威性,要求管理人向人民法院报告工作;为了保障人民法院指定管理人和确定管理人报酬的公正性,法律赋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指定管理人和确定管理人报酬办法的权力。
(三)行为监督。破产管理人实施破产法第69条所列行为,应当及时报告债权人委员会;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管理人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或者有该法第69条规定行为之一的,应当经人民法院许可。
破产管理人应当勤勉尽责,忠实履行职务,因玩忽职守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资格监督。债权人会议认为管理人不能依法、公正执行职务或者有其他不能胜任职务情形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更换。根据新的企业破产法第24条的规定,管理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或者特定的执业资格,针对国有企业破产、复杂的破产案件和简单的破产案件,以下三种主体分别能够担任管理人:一是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主要考虑管理人制度与现行企业破产法确立的国有企业破产清算组制度的衔接,考虑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金融企业的破产清算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密切;二是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三是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并取得执业资格的人员,主要考虑到破产案件的多样性,有一些破产案件企业规模小、破产财产少、破产债权人数少,简易处理即可。
企业破产后拖欠工资的处理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企业破产后拖欠职工的工资具有优先受偿权,清偿顺序包括职工工资和相关费用、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等,破产财产不足时按比例分配。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职工平均工资计算。
企业更换法人后的债务承担问题。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变更时,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担。更换法人不影响公司贷款还款责任,债务的承担者是公司而非个人。在公司破产时,债务清偿顺序依照法律规定,优先清偿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和任职条件。不同国家的立法存在差异,选任方式包括法院选任、债权人会议选任,并允许债权人会议另行选任。破产管理人需具备管理和清算事务的能力,最适合由会计师、律师等通晓财务、经营、法律、经贸知识的人士担任。不同国家对破产管理人的身份和
审计破产清算费用的计算方法和实施步骤。审计破产清算的费用按照计件收费标准和计时收费标准来计算。计件收费标准根据资产总额的不同区间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同时还提到了鉴证项目收费标准和验证资本比例收费。实施步骤包括企业资产状况的核实和企业负债状况的审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