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是在破产程序中负责破产财产管理、处分、清算事务,并拟定和执行破产方案的专门组织。各国破产法或商法典中均有对其规定,但称谓各不相同。在我国,现行破产法称其为“破产清算组”,新《破产法》草案则以“破产管理人”取代了“破产清算组”。然而,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仍然存在争议。
破产管理人是破产程序中最重要的组织,参与破产程序的全过程,具体管理破产中的各项事务。因此,研究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对于解决其他破产法理论问题和设计相关法律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主要有三种关于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的学说。第一种是“代理说”,认为破产管理人实质上是代表被代理人的利益,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与破产事务的代理人。第二种是“职务说”,认为破产管理人类似于执行机关的公务员,其行为是一种公务行为。第三种是“破产财团代表说”,即认为破产财团具有相对的独立人格,破产管理人是破产财团的受托人。
我国学者对于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也有不同观点。其中一种观点是“特殊机构说”,认为现行破产法规定的清算组是一种特殊机构。另一种观点是“破产企业法定代表人说”,认为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就是破产管理人。还有一种观点是“清算法人机关说”,认为破产企业宣告破产后可以成立一种以清算为目的的法人机关。此外,还有“双重地位说”和“破产财团代表说”等观点。
在研究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之前,有必要对研究的思路和视角进行全新的检讨。现有的各种学说虽有其合理之处,但往往陷入非此即彼、于理不通或者于实无据的尴尬境地。
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以破产法律制度的目标价值为出发点,系统分析破产管理人应具备的法律地位。这包括中立性、专业化和长期独立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主张破产管理人的职业化,并探讨了相关的制度构建。
为保证破产管理人的中立性和专业化,需要建立市场准入法律制度。该制度应明确破产管理人的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确保只有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平的人员才能担任破产管理人。
为确保破产管理人的长期独立性,需要建立资格管理法律制度。该制度应规定破产管理人的任期和资格维持要求,以及对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破产管理人进行惩罚和撤销资格。
为激励破产管理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需要建立工资报酬法律制度。该制度应确保破产管理人的工资报酬与其工作质量和效果相匹配,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报酬对其职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为明确破产管理人的权利和责任,需要建立权利责任法律制度。该制度应规定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的权益保障和责任承担,确保其能够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问题一直是破产理论界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本文提出了以破产法律制度的目标价值为研究出发点的新思路,系统分析了破产管理人应具备的法律地位,并探讨了相关的制度构建。这将为解决破产管理人法律地位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公司清算的流程。在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小组并制定清算方案。清算组需通知债权人并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后,清算组进行债权登记和保护。在债权申报期间不进行清偿,之后按法定顺序清偿。清算组需编制报告并结案。全文详细介绍了公司清算的整个过程和要点。
破产管理人的选任方式和任职条件。不同国家的立法存在差异,选任方式包括法院选任、债权人会议选任,并允许债权人会议另行选任。破产管理人需具备管理和清算事务的能力,最适合由会计师、律师等通晓财务、经营、法律、经贸知识的人士担任。不同国家对破产管理人的身份和
破产债权确认之诉的申报程序及要求。债权人需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债权,否则无法提起破产债权确认诉讼。特殊债权如职工劳动债权和公法意义上的税收债权无需申报。债权确认诉讼指在债务人和债权人对破产管理人审核的债权有异议时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本文主要讨论狭
公司资不抵债时变卖固定资产是否违法的问题。法律规定,企业破产时,破产财产包括所有资产类型和权力,由破产管理人处理以处理破产事宜。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司财物是违法的。同时,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债权人追债的诉讼时效为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