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重整 > 重整计划 > 在重整程序中普通债权人的风险有哪些

在重整程序中普通债权人的风险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3326
重整程序涉及的利害关系人很多,但普通债权人却是成本和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这一事实的形成固然与普通债权人自身的属性密不可分,但更多的却是既定社会政策和法律制度之下的必然安排。那么,在重整程序中普通债权人的风险有哪些?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解答。

在重整程序中普通债权人的风险有哪些

为了配合重整目标的实现,重整程序在诸多制度中限制了普通债权人的权利和自由。

第一,重整程序的申请主体不限于债权人。

为了使重整程序能够更加顺利地启动,重整申请人的范围相当广泛,债务人、债权人、股东甚至公权机关都在其列,不少立法还允许债务人的管理层在重整期间继续经营企业,债务人申请重整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债权人在程序启动中的作用显得微不足道。

第二,重整程序具有优先适用性。

即使企业已经开始清算或者和解等其他破产程序,各国立法通常也认可重整程序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比如,法国实行重整程序前置的做法,只有当企业明显缺乏重整的可能性时,才不进行重整而进行清算。台湾“公司法”第294条规定,“裁定重整后,公司之破产、和解、强制执行及因财产关系所生之诉讼等程序,当然停止。”日本《公司更生法》第24条亦有类似的规定。这表明,是否开始重整程序不是由债权人决定的,债权人即使不提出申请,重整程序照样可以启动和运行。

第三,重整计划可以由法院强制批准。

在重整程序中,为了防止重整计划因为少数组别的反对而被搁浅,法院有权强制批准重整计划,而这种情况在和解程序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法院在强制批准重整计划时,虽然立法也要求重整方案应该确保普通债权人的清偿额不低于清算程序的所得,但如果重整失败,这将是一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而强制批准制度却早已将普通债权人拖入到风险之中。可以说,强制批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债权人的意思自治,体现了强烈的国家干预色彩。

除了上述制度以外,重整中特有的设计还包括自动冻结制度、经管债务人制度,这些制度有利于困境企业的拯救,却增加了普通债权人的风险,但如果没有这些深入的调整手段,债务企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获得新生,重整与传统的破产程序也就没有区别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及行使注意事项。债权人需拥有对债务人的合法债权,债务人需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且债权不属于债务人自身专属的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单一,只能通过司法程序,客体范围限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在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中

  • 欠债不还,法院执行程序

    欠债不还的法院执行程序。当债务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要求申报财产、查询财产情况并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对于失踪的债务人,债权人需通过法院起诉程序,经过公告传唤和缺席判决后,可采取拍卖债务人财产的方式来

  • 资不抵债是否会导致刑事责任?

    资不抵债是否会导致刑事责任的问题,指出资不抵债并非必然导致刑事责任,如果是由于经营管理或市场问题导致的,债务人可以申请宣告破产。文章还介绍了公司破产程序申请的具体步骤,包括破产申请的提出、破产申请的受理、审查破产企业是否达到破产界限等内容。

  •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此举旨在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属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赠与行为,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债权安全。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撤销权的期限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 公司破产程序需经法院裁定
  •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诉讼途径债务纠纷诉讼程序
  • 出卖人依法提存货物,谁负担提存费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