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ST锦化(现更名为“*ST化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被葫芦岛中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根据*ST锦化制定的重整计划,公司以现有总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全体股东让渡其转增股份的60%,用以清偿债务;普通债权人的债权9万元以上的债权部分按5%的比例清偿。
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对此重整计划提出了抵制。中小股东认为公司陷入破产是大股东的责任,全体股东按同一比例让渡股份对小股东不公,且让渡比例过高;债权人发现公司资产严重缩水,认为公司利用重整程序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中小股东和债权人通过投反对票、向证监会投诉等方式表达抗议。
尽管重整计划未获得优先债权组和普通债权组的通过,但*ST锦化向法院提交了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申请。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批准了重整计划并裁定终止*ST锦化重整程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破产法》实施以来,已有29家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过程中,大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尤为激烈,*ST锦化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然而,目前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司法解释仍在起草中,相关规定尚不完善。我们希望相关配套法规能够尽快出台,以合理规范各方的利权利和义务,减少社会矛盾。
破产重整程序的立法初衷是通过债权人、出资人、债务人相互让步,实现挽救危困企业、获得重生的目标。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警惕破产重整程序再次成为损害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法律工具。
重整计划的法律特征,包括其效力、执行、监督、变更以及执行完毕等方面的内容。重整计划经法院批准后对所有债权和债务人具有约束力,由债务人执行并由管理人监督。关于重整计划的变更,我国尚未明确规定,而英美国家允许在实质性执行完毕前进行变更。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后
破产管理人在重整计划执行中的职责。管理人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同时对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受债权人会议监督。重整计划执行由债务人负责,管理人有责任监督其执行并向法院提交报告。重整计划对债务人和全体债权人具有约束力,影响债权人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发展历程。旧法存在局限性和不足,经过修订形成了新法。新法旨在规范企业破产程序,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并引入重整制度,使破产法成为企业复兴的法律工具。旧有破产含义已随时代变迁,现代定义更强调无力清偿债务的状态而非法律后
公司破产清算时对员工工资的处理方式。公司需优先清偿员工工资、医疗费用等,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重整计划草案必须包含员工相关债权安排。若草案未获通过,但员工债权和税款可全额清偿,仍可向法院申请批准。重整计划由债务人执行,管理人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