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ST锦化(现更名为“*ST化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被葫芦岛中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根据*ST锦化制定的重整计划,公司以现有总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10股,全体股东让渡其转增股份的60%,用以清偿债务;普通债权人的债权9万元以上的债权部分按5%的比例清偿。
中小股东和债权人对此重整计划提出了抵制。中小股东认为公司陷入破产是大股东的责任,全体股东按同一比例让渡股份对小股东不公,且让渡比例过高;债权人发现公司资产严重缩水,认为公司利用重整程序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利益。中小股东和债权人通过投反对票、向证监会投诉等方式表达抗议。
尽管重整计划未获得优先债权组和普通债权组的通过,但*ST锦化向法院提交了批准公司重整计划的申请。法院作出《民事裁定书》,批准了重整计划并裁定终止*ST锦化重整程序。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破产法》实施以来,已有29家上市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上市公司的破产重整过程中,大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尤为激烈,*ST锦化便是一个典型案例。然而,目前关于上市公司破产重整的司法解释仍在起草中,相关规定尚不完善。我们希望相关配套法规能够尽快出台,以合理规范各方的利权利和义务,减少社会矛盾。
破产重整程序的立法初衷是通过债权人、出资人、债务人相互让步,实现挽救危困企业、获得重生的目标。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警惕破产重整程序再次成为损害小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法律工具。
企业破产重整计划的通过条件和内容。通过条件包括债权人的人数和债权额双重标准,有利于制约小额债权人被大债权人滥用权利的风险。重整计划内容包括制订主体的扩展、可行性审查等,其中可行性审查包括经营方案内容合法、具备市场利益并切实可行、资金注入情况以及经营管
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的法律规定和重要性。我国新《破产法》规定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执行期限是重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保护债权人权益和规范债务人执行具有显著作用。国际上一般对重整计划的执行规定了6到12个月的重整期限。我国新法没有强制规定执行期限,
企业破产时职工工资的处理方式。在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企业资产应优先用于支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等职工权益。破产清偿顺序包括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同时,职工工资的发放方式也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包括在重整计划草案中明确债权、
普通债权人在重整程序中面临的多重风险。重整程序的申请主体广泛,导致债权人在程序启动中的作用有限;重整程序具有优先适用性,即使债权人不同意也可启动和运行;法院有权强制批准重整计划,限制了债权人的意思自治;此外,其他重整制度如自动冻结和经管债务人制度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