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议权的定义
建议权是指个人或单位对国家机关提出建议的权利。在司法活动中,建议权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对启动重整程序与否发表意见的权利。
二、重整程序的利害关系
重整程序不仅仅关乎债权人、债务人及其出资人的利益,还涉及到司法资源的利用。然而,债权人、债务人及其出资人的利益与司法资源并不完全契合,有时甚至存在矛盾。因此,即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及其出资人就重整达成一致,重整的进行对司法资源而言可能属于滥用,不符合经济原则。
三、司法机关的审查需求
司法机关有时需要对债权人、债务人及其出资人的行为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理性和经济原则。这种审查需要借助管理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允许管理人辅助司法机关,并给予其建议权是有必要的。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3条的规定,管理人介入破产程序的时间是在受理破产申请时。这意味着我国采用了破产受理主义的立法原则。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0条和第71条的规定,有权提出重整程序的主体限于债务人、债权人以及有条件的出资人。在此规定下,管理人并非重整程序提起之必然当事人,法院的审查也无需听取管理人的意见。
然而,考虑到管理人接管债务人公司后的实际情况,如果管理人发现该公司确实没有重整的希望或根本不适合适用重整程序,法律应当赋予管理人在法院审查重整申请时向法院提出建议不予准许的权利。
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的重要性及其立法目的。履约验收旨在评估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信誉,并处理可能的质量问题,以保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履约验收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验收工作、大型或复杂项目的专业机构参与验收,以及验收方的权利与义务。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调解和好的离婚案是否具备执行力。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类案件具有执行能力,但如果当事人六个月内因同样理由再次起诉,法院将不予受理。调解书经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调解书的效力包括终结诉讼程序、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禁止再次起诉及
法律程序规定下的强制执行,具体阐述了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强制力量确保义务人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所规定的义务。强制执行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异议、申请复议、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和采取强制措施等步骤。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依法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来保障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