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议权的定义
建议权是指个人或单位对国家机关提出建议的权利。在司法活动中,建议权可以理解为参与人对启动重整程序与否发表意见的权利。
二、重整程序的利害关系
重整程序不仅仅关乎债权人、债务人及其出资人的利益,还涉及到司法资源的利用。然而,债权人、债务人及其出资人的利益与司法资源并不完全契合,有时甚至存在矛盾。因此,即使债权人与债务人及其出资人就重整达成一致,重整的进行对司法资源而言可能属于滥用,不符合经济原则。
三、司法机关的审查需求
司法机关有时需要对债权人、债务人及其出资人的行为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理性和经济原则。这种审查需要借助管理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允许管理人辅助司法机关,并给予其建议权是有必要的。
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3条的规定,管理人介入破产程序的时间是在受理破产申请时。这意味着我国采用了破产受理主义的立法原则。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0条和第71条的规定,有权提出重整程序的主体限于债务人、债权人以及有条件的出资人。在此规定下,管理人并非重整程序提起之必然当事人,法院的审查也无需听取管理人的意见。
然而,考虑到管理人接管债务人公司后的实际情况,如果管理人发现该公司确实没有重整的希望或根本不适合适用重整程序,法律应当赋予管理人在法院审查重整申请时向法院提出建议不予准许的权利。
破产重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的必要性。经济因素方面,现代经济组织的连锁效应要求防止经济解体和倒闭;制度因素方面,和解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时,需明确破产重整程序与其他破
公司破产清算时是否需要认缴全部到位的问题。依据企业破产法,破产清算时会审查股东出资是否到位,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出资人需缴纳认缴的出资。同时,破产债权人的权利包括申请启动破产程序、参与债权人会议、提供证据等。在实践中,债权人还可以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
破产债权人代理人的权利与义务。债权人的权利包括启动破产程序、平等参与破产程序、提供证据、申请回避、提出管辖权异议和申请复议。债权人的义务包括停止强制执行、遵守会议规则和决议以及遵守和解协议。了解这些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债权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净身出户后孩子抚养权的问题。净身出户并不会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权,抚养权的确定取决于子女的最佳利益。即使离婚中一方选择净身出户,他或她仍有抚养孩子的权利和义务。法院会考虑双方实际情况来确定抚养权归属。变更抚养权的时间因程序和情况不同而异,可能从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