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程序中破产管理人的监督职责
时间:2025-01-10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的管理人监督职责
问题的提出
破产清算与破产重整的核心任务不同,具体负责人的选任上也应有所区别。前者的目的在于用债务人的财产去偿还债权,所以,整个清算过程理应交由独立的第三人具体负责;后者的目的在于继续经营债务人的业务,并拟定和执行重整计划,由于熟悉债务人经营业务的是债务人自己,理应充分发挥债务人的作用。也就是说,管理人的作用应当更多地体现于清算,在重整中则是有限的。这点,美国的破产规则表现得相当明显。美国《破产法》第1104规定,“对于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的债务人,原则上法院不指派管理人,除非债务人有严重的欺诈违法行为”。我国《企业破产法》也体现了这一基本理念。该法第73条第1款规定:“在重整期间,经债务人申请,人民法院批准,债务人可以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第89条规定:“重整计划由债务人负责执行。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已接管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管理人应当向债务人移交财产和营业事务。” 以上规定可以发现,立法者对破产重整的债务人管理模式有强烈的偏好。
监督职责的补充
不过,债务人推进破产重整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难以有效保证公平清偿的不足。因此,法律必须规定管理人的监督职责作为补充。首先,在重整计划批准前,破产管理人对债务人的财产和营业活动进行监督。第73条明确规定,债务人行使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必须在管理人的监督下完成。其次,在重整计划执行期间破产管理人的监督。第90条第2款规定,在重整监督期内,“债务人应当向管理人报告重整计划执行情况和债务人财务状况”。第91条规定“监督期届满时,管理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监督报告。”很明显,第73条与第90条所界定的破产管理人的监督权是有所区别的。重整计划批准前的监督权,似乎比较主动、全面;对重整计划的监督,似乎只是通过接受报告的形式进行事后评价。但是,破产管理人如何进行事前的、主动监督?如何在事后接收报告?在接收报告后如何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后是否有权或者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以及如何采取措施?债务人不主动报告或提供虚假不真实的报告的管理人又如何应对?管理人怠于行使监督权导致债务人做出损害债权人或出资人的,如何加以认定?对于这些问题,我国《企业破产法》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
充分发挥管理人监督实效的意义
破产重整期间,充分发挥管理人监督实效的意义重大。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都是通过监督管理人来间接监督债务人的。为此,在司法实践中,需要对管理人监督的具体内容和实施细则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拟从管理人监督职责的角度,对这些问题做初步分析。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监事和执行董事的兼任问题
监事和执行董事的兼任问题。监事会的成员包括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不得兼任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监事会的职责包括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罢免建议。不设董事会的公司由经理担任法人代表。监事与董事是平行的,其职责是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
法定代表人与公司连带责任的要件
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职责和权力,以及其与公司的连带责任要件。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参加民事活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全面负责,并接受监督。法定代表人可以委托他人代行职责,但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兼任另一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需经过审核。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具有法律效
-
监事的权力和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监事在公司中的权力和职责。监事有权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包括纠正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在董事会不履行职责时,监事可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监事会有权向股东会提出提案和提起诉讼。监事的任期为每届三年,且必须符
-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旨在加强我市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促进经济发展。文中明确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规定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包括产品要求和标识要求等,同时提出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举报和奖励的机制,并保障
-
苏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管理条例
-
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
公司监事的法律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