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与可持续经营企业不同,重整伊始就存在经营和财务安全“积”病。在破产重整中,新进入的股东和债权人是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只有确保财务安全,才能获得资本提供者的信任和支持,使破产重整制度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安全性也是财务控制的目标之一。
在安全性控制的基础上,财务效率性是财务控制的另一个目标。既定重整计划能否得以实现,是获得债权人信任和让步的重要条件,尤其值得强调的是在破产重整过程中现金流量管理的突出地位,在有限的破产重整期限里,获得足够的现金流满足偿债需求是破产重整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效率性的基础上,财务效益性构成了财务控制第三个子目标。财务控制要有效地影响决策,保证破产重整中财务决策的相对科学和正确。它涉及企业的重大决策,对企业在重整期及未来的正常可持续经营期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果把效率解释成选“快”的事情做,那么,效益就是选“对”的事情做。
上述破产重整财务控制的基本目标与次级目标的关系,可以简要说明如下页图1所示。
破产重整企业财务控制,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财务领域,许多财务事项如财务控制主体多元化、控制环境法律化、约束条件复杂化、控制内容局限化、控制理念多冲化等,需要进行深刻、全面的研讨和创新。
破产重整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的必要性。经济因素方面,现代经济组织的连锁效应要求防止经济解体和倒闭;制度因素方面,和解制度的出现推动了破产重整制度的建立。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破产重整制度时,需明确破产重整程序与其他破
重整计划的执行期限的法律规定和重要性。我国新《破产法》规定由管理人监督重整计划的执行,执行期限是重整计划中的重要内容,对保护债权人权益和规范债务人执行具有显著作用。国际上一般对重整计划的执行规定了6到12个月的重整期限。我国新法没有强制规定执行期限,
债务人申请破产重整所需材料的具体内容。债务人需提交主体资格证明、基本情况说明、债务和债权清册、关联企业业务往来说明、财务会计报告等。同时,债务人需提出职工安置方案、破产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报告。另外,出资人申请时还需提交权益调整初步方案,以及法院认为
企业破产时职工工资的处理方式。在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后,企业资产应优先用于支付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等职工权益。破产清偿顺序包括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以及普通破产债权。同时,职工工资的发放方式也需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包括在重整计划草案中明确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