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债务人和债权人对债权表中的债权表示异议时,应当确定谁有权主动提起债权确认诉讼,即起诉责任应由谁承担。我国法律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但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可以主动提起诉讼。然而,在国外,根据债权是否具有执行力或者是否经过生效判决确定,将异议债权分为有名义债权和无名义债权。有名义债权是指具有执行力或者经过生效判决确定的债权,而无名义债权则是指不具有执行力或者未经生效判决确定的债权。在有名义债权的情况下,异议人有起诉责任;而在无名义债权的情况下,受到异议的债权人可以提起诉讼。这种起诉责任的划分符合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可以在我国的债权确认诉讼制度中借鉴使用。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破产法都规定债权确认诉讼案件的专属管辖权属于破产法院。虽然我国《企业破产法》没有直接规定债权确认诉讼案件的专属管辖,但根据该法第21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债权确认诉讼作为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之一,也只能向受理破产申请的人民法院提起,并由该法院集中管辖。即使诉讼标的不属于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的管辖范围,该法院对债权确认诉讼也享有专属管辖权,而不受级别管辖规定的限制。然而,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已经提起但尚未结束的债权确认诉讼案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20条的规定,可以由原审法院继续审理,无需移送给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审理。
债权确认诉讼属于破产程序中有关当事人的实体争议民事诉讼,应当适用有关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审理。根据《企业破产法》第4条的规定:“破产案件审理程序,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因此,债权确认诉讼可以直接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包括审判组织、一审、二审程序等。需要注意的是,债权确认诉讼作为破产程序的一部分,其诉讼目的在于参与或排除其参与破产财产分配。如果诉讼时间过长,则可能失去其意义。因此,应当尽快审结债权确认诉讼。在这方面,瑞士破产法专门规定了“加速程序审理”的立法例,对我国的债权确认诉讼制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由于我国的《企业破产法》对破产程序和实体争议民事诉讼程序采取了分别审判的原则,债权确认诉讼不会影响作为主程序的破产清算程序。然而,由于债权确认诉讼的目的是确定债权是否能够参与破产财产的分配,而债务人破产案件和债权确认诉讼案件的审理程序是分开进行的,两者往往无法同步。因此,必然会出现法律上的程序协调问题。如果债权确认诉讼案件先行审结,那么已经判决确认的债权当然可以参与破产财产的分配。然而,如果债务人破产清算提前完成,到了破产财产分配阶段,相关债权确认诉讼案件仍未审结。这种情况下,正在进行诉讼的债权被视为未决债权。根据《企业破产法》第119条的规定,管理人应当预留诉讼未决债权的分配额,并将其提存。待诉讼案件审结后,再按照最终判决确定的债权进行分配。如果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满两年仍未领取分配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提存的分配额分配给其他债权人。因此,债权确认诉讼不能过长时间拖延,必须在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满两年内完成,否则将失去其法律和经济意义。
破产企业对外担保的会计处理规定和未申报债权的破产企业债务的会计处理规定。对于对外担保,债权人可以向清算组申报债权,清算组应将担保债务补计入账。对于未申报债权,虽然债权人需在规定时间内申报,但存在特殊情况可申报债权。未申报债权的负债金额具有不确定性,不
追讨债务的法律程序及注意事项。文章介绍了起诉程序、起诉书的作用和结构,以及立案和诉讼费的相关内容。庭审和判决后,债权人可通过强制执行手段追讨债务。债权人应注意收集证据,包括合同、送货单等,并妥善保存。对于特殊证据可申请证据保全和调查。审理时间根据不同
解决债务纠纷的多种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债权人应当理解诉讼并不是唯一的方式,且不能简单认为诉讼必须经历繁琐的程序。正确操作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可以迅速收回债务。同时,起诉前需收集证据并注意诉讼时效,建议债权人具备一定法律知识以迅速解决纠
债权人追讨欠款的法律程序及如何预防欠款纠纷。在追讨欠款时,需确定被告身份,选择管辖法院并撰写起诉状。预防欠款纠纷方面,债权人应注意审查债务方的主体资格、经营范围、经营内容合法性、偿债能力、商业信誉,以及合同或协议条款的审查和相关条据的规范性。此外,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