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财产清偿的先后顺序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 破产费用:包括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2. 共益债务:指为了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以及破产程序顺利进行而发生的债务。
共益债务包括:
1) 因管理人或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
2) 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无因管理是指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
3) 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4) 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
5) 管理人或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6) 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3. 破产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以下顺序清偿:
1) 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2) 破产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除前项规定以外。
3) 普通破产债权。
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额清偿要求的,应按比例分配。
1. 公司财产开始分配时:
债权人未在债权申报期限内申报债权,但在公司财产分配开始时向公司补充申报债权的,清算组应当调整公司财产分配方案,将该债权人的债权列入清算范围。
2. 公司财产分配未结束时:
债权人在财产分配开始后、财产分配结束前向清算组提出清偿要求的,公司仍应予以清偿。但该逾期债权人的清偿应列于其他已申报债权人之后,以剩余财产清偿该逾期债权。
3. 公司财产分配结束后:
债权人在公司财产分配结束后主张债权,且因重大过错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债权,则视为债权人放弃权利,不能要求公司清偿。
判断债权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大过错,可考虑以下情形:当清算组已书面告知债权人申报的期限、地点及通讯地址等,债权人逾期未申报违反了债权人所应尽的注意义务,构成重大过错,只能在公司尚未分配的财产中依法受偿。
4. 公司明知债权存在时:
债权人能够证明清算组对其债权的存在是明知的,只要债权人无法从公司得到清偿或得不到足额清偿,有权向清算组成员要求侵权损害赔偿。
1. 债转股:债务人将负债转化为企业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化为对负债企业的股权。
2. 债务转移:负债企业将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移给第三方承担。
3. 债务豁免:负债企业以低于债务帐面价值的现金清偿部分债务,债权人豁免负债企业的部分债务。
4. 债务抵消或债的混同:债务抵消分为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两类。法定抵消是指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约定抵消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但标的物种类、品质甚至数量均不相同的情况下,经双方协商一致进行的抵销。债务抵销可以减轻双方交互给付的麻烦,节省清偿债务的费用,并确保债权的效力。
在债务重组实践中,债务抵销与第三方债权转让配套运用也较为常见。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企业破产后的债务处理程序。包括成立清算组织来清理债权债务,及其相关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文中还提到了未成立清算组织的后果及变更清算组织为新的诉讼主体的实践情况。整个程序旨在平衡企业、股东、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可撤销行为的起算点、债务人财产无效的情况、财产的追回、出资义务、质物和留置物的追回、非债务人财产的返还以及运输中的标的物返还等内容。对于涉及恶意欺骗行为的无效债务,管理人有权追回相关财产,并采取措施保护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