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财产清偿的先后顺序按照以下方式进行:
1. 破产费用:包括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
2. 共益债务:指为了全体债权人的共同利益以及破产程序顺利进行而发生的债务。
共益债务包括:
1) 因管理人或债务人请求对方当事人履行双方均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所产生的债务。
2) 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无因管理是指主动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为避免造成损失。
3) 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
4) 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其他债务。
5) 管理人或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6) 债务人财产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
3. 破产财产在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以下顺序清偿:
1) 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应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2) 破产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除前项规定以外。
3) 普通破产债权。
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额清偿要求的,应按比例分配。
1. 公司财产开始分配时:
债权人未在债权申报期限内申报债权,但在公司财产分配开始时向公司补充申报债权的,清算组应当调整公司财产分配方案,将该债权人的债权列入清算范围。
2. 公司财产分配未结束时:
债权人在财产分配开始后、财产分配结束前向清算组提出清偿要求的,公司仍应予以清偿。但该逾期债权人的清偿应列于其他已申报债权人之后,以剩余财产清偿该逾期债权。
3. 公司财产分配结束后:
债权人在公司财产分配结束后主张债权,且因重大过错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债权,则视为债权人放弃权利,不能要求公司清偿。
判断债权人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大过错,可考虑以下情形:当清算组已书面告知债权人申报的期限、地点及通讯地址等,债权人逾期未申报违反了债权人所应尽的注意义务,构成重大过错,只能在公司尚未分配的财产中依法受偿。
4. 公司明知债权存在时:
债权人能够证明清算组对其债权的存在是明知的,只要债权人无法从公司得到清偿或得不到足额清偿,有权向清算组成员要求侵权损害赔偿。
1. 债转股:债务人将负债转化为企业资本,同时债权人将债权转化为对负债企业的股权。
2. 债务转移:负债企业将对债权人的负债转移给第三方承担。
3. 债务豁免:负债企业以低于债务帐面价值的现金清偿部分债务,债权人豁免负债企业的部分债务。
4. 债务抵消或债的混同:债务抵消分为法定抵消和约定抵消两类。法定抵消是指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约定抵消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但标的物种类、品质甚至数量均不相同的情况下,经双方协商一致进行的抵销。债务抵销可以减轻双方交互给付的麻烦,节省清偿债务的费用,并确保债权的效力。
在债务重组实践中,债务抵销与第三方债权转让配套运用也较为常见。
企业破产清算中资不抵债的处理方式。当企业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清算组需按法定顺序进行清偿,若资不抵债则应立即申请破产并由法院指定新的清算组处理。同时,清算报告详细阐述了公司登记情况、清算组情况、债权人通知和公告情况、资产负债状况等内容。
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详细程序和流程,包括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申报债权、召开债权人会议、确认破产财产和债权、拨付破产费用、破产财产清偿顺序、破产清算的结束等步骤。清算组由法院指定,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破产财产在优先支付破产费
企业更换法人后的债务承担问题。企业工商登记事项变更时,原公司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担。更换法人不影响公司贷款还款责任,债务的承担者是公司而非个人。在公司破产时,债务清偿顺序依照法律规定,优先清偿职工权益、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
公司破产程序必须经过法院裁定来确保公正性和防止恶意破产行为。我国实行绝对的破产申请主义,债权人或债务人都有权提出破产申请。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特殊性限制了债务人的破产申请权,其破产需要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对于破产程序和裁定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了公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