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建立在债务人与债权人充分了解、完全信任的基础之上。债务人需要认清自己所处的经营困境,并结合经济形势与企业特点提出有诚意的、债权人可以接受的重组方案。债权人则需要在短期内做出利益的割舍和让步,以减少资产损失并获得中长期资金回收的可能性。双方需要达成双赢方案,对债务人的重组方案及重组后发展持积极乐观的评价。
债务重组方案的执行过程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因此需要建立强大的保护与监督机制来保障重组的进行。由于重组方案以企业的债务资产为中心,在资产的定价、核算、转接过程中都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组建专业、负责的重组团队,对重组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进行系统的控制和监督。此外,重组过程中存在利益操纵、资产转移与资金挪用等行为,需要加强监管以避免不良印象的产生。
债务重组从方案的提出、申请、协商、决策、执行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政策与法律支持,否则计划很容易搁浅。政府部门对濒临破产倒闭企业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债权人的信心程度,因此重组企业必须在可行性方案的基础之上取得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为重组的进行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氛围与政策支持。此外,重组涉及的债权人越多,难度就越大,对企业的领导能力和信用资质要求也更高。
债务重组持续时间长、牵涉人员多、波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强,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企业员工有着直接关系。除了处理好重组的技术过程,还需要给企业内部及社会公众以坚强的信心,并做好关键信息的保密工作。重组结束后,企业必须按照既定的安排展开生产经营活动,并履行重组承诺。因此,潜在风险分布广泛,控制与处理难度高。
公司债务重组的多种方式,包括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债务人可以通过转让资产、将债务转换为股权以及调整债务条件等方式来重组债务。此外,债务人还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来共同清偿债务。
仅仅将债务延期,产生新的法律关系,不算是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又称债务重整,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也就是说,只要修改了原定债务偿还条件的,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不同于原协
新颁布的《债务重组》在债务重组的前提、公允价值的运用、债务人和债权人会计处理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并且,这些变动将对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产生重要影响。这样规定确实可以防范上述行为,为净化债务重组市场起到关键性作用。
通常情况下,债务人与债权人通过以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修改负债条件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后,债权人对债务人会作出部分让步,以便使债务人重新安排财务资金,或得以清偿债务。因此,如果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大于债务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