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应当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债务人和债权人在财务报表中应披露与债务重组相关的信息。
(一) 债务重组方式。
(二) 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
(三) 转换为股本(或实收资本)的债务所导致的股本增加额。
(四) 或有应付金额。
(五) 确定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债务转换为股份和修改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方法和依据。
(一) 债务重组方式。
(二) 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
(三) 债权转换为股份所导致的投资增加额及其占债务人股份总额的比例。
(四) 或有应收金额。
(五) 确定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债权转换为股份和修改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方法和依据。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收益应在重组日全部确认。这将导致债务人需要缴纳相应的所得税,并使用当期流动资金进行偿还。然而,这种收益并不会带来现金流入,导致流动资金短缺。此外,企业从摆脱过度负债到正常经营需要一个过渡期,可能为一个或多个会计期间。根据谨慎原则,债务重组收益应在这个过渡期内分期确认。这样可以缓解企业的债务压力,使其能够集中资金进行生产,为结算资金的良性循环打下基础。
在核算债务重组收益时,可以设置一个递延帐户,即“递延债务重组收益”。该帐户记录债务重组产生的总收益,每期确认的收益则在递延帐户中进行借方登记。递延帐户的余额为贷方,表示以后各期确认的金额。
我国会计准则对债务重组损益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进行了规范,要求债务人和债权人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债务重组损失总额或债务重组收益总额。然而,在现金流量表中如何披露债务重组损益并未作出具体规定。
由于债务重组不属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我国会计准则将债务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收益列为营业外收入,将债权人发生的债务重组损失列为营业外支出,都计入当期损益。然而,债务重组损益并不会带来现金流入或流出,因此不会对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如果不将债务重组收益和债务重组损失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将导致主表和附表所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因此,建议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增加一项“债务重组损益”,作为净利润的调整项目,专门反映债务重组产生的损益。
公司债务重组的多种方式,包括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债务人可以通过转让资产、将债务转换为股权以及调整债务条件等方式来重组债务。此外,债务人还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来共同清偿债务。
债务豁免是指在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为了减少债务风险,给予债务人一定的债务减免。豁免的债务在会计核算上计入资本公积项目,不计入企业收益。债务豁免常用于国有控股上
按照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债务重组损失。“债务重组损失”是二级科目。债务重组利得记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在正常情况下债务人负有无条件清偿到期债务的义务。因此,债务重组收益属于债务人取得的应税收益,应依法计缴企业所得
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可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提升公司业绩,化解市场风险,优化企业的整体结构。一方面如前面所探讨,债务重组会给债务人带来可观的债务重组收益,显著增长企业税前利润,但是这些收益并不能实际增加债务人经营现金流量。债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