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是一种法律程序,用于帮助债务人解决财务困难并恢复持续经营状态。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债务人必须处于持续经营状态。这意味着债务人仍在经营,并有能力继续经营下去。持续经营状态是区分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的主要标准。
其次,债务人必须发生了财务困难。只有当债务企业在经营上出现困难,或因资金调度不灵而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时,才有债务重组的必要。
最后,债务人必须获得债权人的让步。这意味着债权人同意对债务进行重组,包括对债务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的调整。债权人的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关键条件。
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偿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偿债资产的计量应基于真实性原则,并采用公允价值。
对于非现金资产,首先需要确定其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如果存在活跃市场,那么公允价值一般应该根据市场中的报价来确定,例如各类存货。如果用于清偿的非现金资产没有活跃市场,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例如,对于以固定资产进行清偿的情况,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估计其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权的公允价值可以基于市价来确定。双方应遵循自愿和公平的原则,可以采用当月月初的市价、前三个月的平均市价等,并考虑增发后稀释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没有市价的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应采用股权估价模型。此外,在进行债务重组之前,必须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债务重组。
公司债务重组的多种方式,包括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以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债务人可以通过转让资产、将债务转换为股权以及调整债务条件等方式来重组债务。此外,债务人还可以采用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来共同清偿债务。
原准则的债务重组方式有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现金清偿债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债务条件和以组合方式清偿债务五种方式。将旧准则中“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合为“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这虽不属实质的
通常情况下,债务人与债权人通过以非现金资产、发行权益性证券、修改负债条件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后,债权人对债务人会作出部分让步,以便使债务人重新安排财务资金,或得以清偿债务。因此,如果在债务重组中,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大于债务人应
债务人转让其资产给债权人以清偿债务的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资产主要有:现金、存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以现金清偿债务,通常是指以低于债务的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如果以等量的现金偿还所欠债务,则不属于债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