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是一种法律程序,用于帮助债务人解决财务困难并恢复持续经营状态。根据我国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适用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债务人必须处于持续经营状态。这意味着债务人仍在经营,并有能力继续经营下去。持续经营状态是区分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的主要标准。
其次,债务人必须发生了财务困难。只有当债务企业在经营上出现困难,或因资金调度不灵而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时,才有债务重组的必要。
最后,债务人必须获得债权人的让步。这意味着债权人同意对债务进行重组,包括对债务金额、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的调整。债权人的让步是债务重组的关键条件。
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偿债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新的债务重组准则,偿债资产的计量应基于真实性原则,并采用公允价值。
对于非现金资产,首先需要确定其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如果存在活跃市场,那么公允价值一般应该根据市场中的报价来确定,例如各类存货。如果用于清偿的非现金资产没有活跃市场,企业应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例如,对于以固定资产进行清偿的情况,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估计其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权的公允价值可以基于市价来确定。双方应遵循自愿和公平的原则,可以采用当月月初的市价、前三个月的平均市价等,并考虑增发后稀释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没有市价的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应采用股权估价模型。此外,在进行债务重组之前,必须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债务重组。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可撤销行为的起算点、债务人财产无效的情况、财产的追回、出资义务、质物和留置物的追回、非债务人财产的返还以及运输中的标的物返还等内容。对于涉及恶意欺骗行为的无效债务,管理人有权追回相关财产,并采取措施保护债权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
破产管理人是否可被债权人起诉的问题。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管理人负责管理债务人财产,债权人或债务人对债权表有异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实务中存在关于谁可代表债务人起诉的难题,不仅限于破产管理人,还可能涉及法定代表人、董事会和股东等。文章提出了关于主体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