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管理人是诉讼主体吗
时间:2024-01-13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企业资不抵债的,是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的,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同意破产的,应当作出破产裁定,并且需要指定破产管理人。那么,破产管理人是诉讼主体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和主体资格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十三条和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指定破产管理人。破产管理人有以下职责:1. 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2. 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3. 决定债务人的内部管理事务;4. 决定债务人的日常开支和其他必要开支;5. 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6. 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7. 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8. 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9. 履行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由于法律对破产管理人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社会公众对破产企业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和分歧。在一些涉及破产企业的诉讼中,有法院将破产企业管理人列为诉讼当事人,这引发了法律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清算的实践中,破产企业管理人拥有公章,并以自己作为独立机构的名义进行一系列法律行为,如催收债务、签订合同、分配财产和提起民事诉讼等。然而,这样的安排将破产企业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与破产企业本身的法律地位等同起来。从形式上看,破产企业管理人作为一个独立机构或组织在主体资格方面已完全替代了破产企业本身。然而,从法理上讲,企业进入破产宣告程序后,破产企业的法人资格在清算结束前并没有终止或消灭,其仍享有一定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尽管破产企业法人的代表机关和执行机关是破产企业管理人,但管理人从事民事活动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却由破产企业来承担。因此,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管理人从事民事行为应当以破产企业的名义进行,并且破产法明文规定管理人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管理人以自己名义进行诉讼不符合代表诉讼的条件。破产企业清算组从事民事活动或提起诉讼应当是为了完成破产清算事宜,而不是为了管理人自身的利益。
破产管理人的诉讼主体资格
从诉讼法角度来看,可以作为诉讼主体的当事人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然而,破产企业管理人不属于法人诉讼,也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参加诉讼的范畴。根据诉讼法的相关司法解释,作为诉讼主体的“其他组织”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破产企业管理人虽然有相应的人员组成,但没有独立的财产,无法以自身能力对外承担法律上的财产责任。因此,破产企业管理人不应被理解为法律认可的其他组织。综上所述,破产企业管理人属于破产企业内部的特殊机构,担任代表机关和执行机关的角色。破产企业管理人成员若在破产清算过程中违法渎职,损害了破产企业债权人利益、职工利益、国家利益或股东利益,应当个人承担法律责任。破产企业管理人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在破产清算过程中,对外不具备民事主体法律资格。若需对外签约或诉讼,应以被破产企业的名义进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及分析
中国债务重组准则的问题,指出了新债务重组定义的不足点。其中,“财务困难”不能独立作为债务重组的前提条件,因为对于续营价值小于清算价值的财务困难企业,应该进行破产清算。此外,对债权人让步的硬性规定存在问题,应该包括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的情况,无论
-
公司破产时工人工资的清偿顺序和安置问题
公司破产时,根据破产法的规定,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优先清偿的问题。破产企业的资产应首先用于支付工人的工资和安置问题,包括工资、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等。其他债务如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则按规定的清偿顺序支付。若破产财产不足,将按比例分配。这些
-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
破产申请中的无效债务情况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可撤销行为的起算点、债务人财产无效的情况、财产的追回、出资义务、质物和留置物的追回、非债务人财产的返还以及运输中的标的物返还等内容。对于涉及恶意欺骗行为的无效债务,管理人有权追回相关财产,并采取措施保护债权
-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
公司破产重整期间的诉讼程序及债务处理方式。在破产申请受理后,相关民事诉讼或仲裁程序中止,管理人接管财产后继续。起诉需向受理破产申请的法院提起。债务不会因破产而消失,需通过破产清算或重整过程偿还。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为企业破产重整提供法律支持。
-
债务重组的具体情形
-
法院是否需要公告受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
基层法院不能申请支付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