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杨某
被告:某机械厂
2004年5月23日,杨某6岁的儿子边某在某机械厂宿舍楼平顶上玩耍时触电身亡。事故发生后,杨某找到该厂和供电公司要求赔偿。供电公司与杨某达成协议,赔偿其6万元。而该厂与杨某未达成协议,故杨某诉至法院。
该厂于2002年3月27日宣告进入破产程序。
法院依法判令该厂破产清算组承担赔偿杨某儿子死亡损失费用5万余元。
该笔赔偿款是属于破产债权还是属于破产费用?
认为该笔赔偿款属于一般破产债权,根据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1条规定,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程序。根据该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对债务人财产的其他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本案中,该笔赔偿款是在法院受理某机械厂破产案之后产生的,根据上述规定,对某机械厂财产的民事执行程序必须中止。因此,杨某应作为一般债权人自行申报债权,然后按照企业破产法第37条第2款的规定,在第三顺序“破产债权”中与其他债权人一起按比例参与分配债权。
认为该笔赔偿款属于破产费用,由法院裁定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因为该笔赔偿款是在企业破产清算期间产生的费用,而非企业破产清算前产生的破产债权。企业破产清算组在本案中未尽到监管之责,故在本案中应作为民事责任主体承担赔偿责任,某机械厂并不是本案的民事责任主体。根据“谁责任,谁承担”的原则,该笔赔偿款应列入破产费用,作为清算组在破产清算期间应支付的合理费用,根据企业破产法第34条规定,应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
第一,从破产债权与破产费用的区别来看:破产债权是指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而发生的,能够通过破产分配由破产财产公平受偿的财产请求权。破产费用是指破产程序开始后,为破产程序的进行以及为全体债权的共同利益而在破产财产的管理、变价和分配中产生的费用,以及为破产财产进行诉讼和办理其它事务而支付的费用。根据上述定义,破产债权和破产费用两者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基于“破产宣告前”的原因而发生的,后者是基于“破产程序开始后”的原因而发生的。根据产生的时间角度来看,由于本案该笔赔偿款产生于企业破产清算期间,故可以认定该笔赔偿款属于破产费用。
第二,该笔赔偿款属于破产费用的法律依据。根据企业破产法第34条规定,下列破产费用应当从破产财产中优先拨付:(一)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和分配所需要的费用,包括聘任工作人员的费用;(二)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三)为债权人的共同利益而在破产程序中支付的其他费用。虽然该法条并没有明文规定人身损害赔偿款属于破产费用的范畴,但是根据该条第(一)项规定,破产财产的管理、变卖和分配所需要的费用属于破产费用。在本案中,某机械厂破产清算组作为破产财产的管理者,在破产清算期间未尽到对破产财产的监管维护之责,因此,该笔赔偿款应视为对破产财产的“管理”所需要的费用,列入破产费用中予以考虑。
企业破产程序中留守人员的定义和法律规定。留守人员是由清算组依法指定的协助清算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包括核对债权债务、解决业务遗留问题和回答相关询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等必须留守,以确保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留守人员的
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方向。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能够保护个人债务人的利益,调动各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法律保障。虽然面临一些挑战,如消费需求和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但个
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适用范围。文章介绍了可撤销行为的概念,包括其在破产程序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文章详细阐述了可撤销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和发生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临界期间。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可撤销行为的适用范围,涉及
泰安市xxx有限公司与江*万xxxx有限公司、**金樽石油管材有限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二审法院对一审法院的判决进行了部分维持和部分变更。维持了原判的二、三项,变更了一审判决中关于货款、利息、违约赔偿金和律师代理费的判决。本案经过二审终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