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合同要当事人签字才能生效。然而,如果以电子的形式签订合同,需要进行电子签字才能使合同有效。电子签字是合同当事人身份的证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二条的规定,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而数据电文则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
根据该法第三条的规定,民事活动中的合同或者其他文件、单证等文书,当事人可以约定使用或者不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文书,不得仅因为其采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的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
此外,根据该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电子合同的成立地点是指电子合同成立的地方。确定电子合同成立的地点涉及到发生合同纠纷后由那地、那级法院管辖及其适用法律问题。
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4条的规定,承诺生效的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对于采用电子意思表示形式订立合同的收件人,其主要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如果没有主要营业地,则以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
我国立法对电子意思表示采取的是“到达主义”,即以收到地点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这一规定考虑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特殊性问题。在电子交易中,收件人接收或者检索数据电文的信息系统经常与收件人不在同一管辖区内。因此,该规定确保了收件人与视为收件地点的所在地有着某种合理的联系。可以说,我国《合同法》这一规定充分考虑了电子商务与普通交易的不同特点。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网贷借款前签订协议书的必要性。文章强调了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的重要性,并指出投资人需确认借款人是实际借款人。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借款协议和委托协议的区别,以及签署合同时需关注代偿或垫付条款。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电子合同在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其打印的纸质文本具有法律效力。电子合同生效需满足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电子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虽然法律对电子合同形式未有明确规定
电子商务中电子签名作为证据的适格性问题。电子文件的特点与传统文书不同,容易遭到第三方篡改,引发证据适格性的疑问。证据适格在国际上存在差异,我国对于电子证据的规定模糊,导致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明力受到限制,不利于电子签名制度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