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的分类是根据特定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合同进行抽象性区分。根据合同所反映的交易关系的性质,合同可以分为买卖、赠与、租赁、承揽等不同的类型。我国《合同法》以此为标准,建立了有名合同的法律制度。此外,合同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方式、当事人是否可以从合同中获取某种利益、合同的成立是否须交付标的物以及合同的成立是否以一定的形式为要件等进行。
对电子合同进行科学的分类有助于深入研究法学,并使电子合同法律制度的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作为一种合同,电子合同可以按照传统合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划分,但基于其特殊性,还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根据电子合同订立的具体方式,可以分为利用电子数据交换订立的合同和利用电子邮件订立的合同。
根据电子合同标的物的属性,可以分为网络服务合同、软件授权合同、需要物流配送的合同等。
根据电子合同当事人的性质,可以分为电子代理人订立的合同和合同当事人亲自订立的合同。
根据电子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B-C合同(企业与个人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合同)、B-B合同(企业之间从事电子商务活动所形成的合同)和B-G合同(企业与政府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所形成的合同)。
电子数据交换(EDI)是将商务或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方式订立的合同,可以实现订单处理、生产安排、物流配送、出口手续办理、结算和发票开具等整个订货、生产、销售过程的自动化。相比传统交易方式,EDI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实现了低费用、高效益的商业目标。
然而,由于EDI需要购买专用增值网服务,并且需要专业的EDI操作人员,因此安全性较高但费用较高。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基于Internet和使用可扩展标识语言(XML)的EDI,即Web-EDI或Open-EDI,逐渐取代传统EDI。
电子邮件是通过网络协议将信息从一台终端机传送到另一台终端机的应用。电子邮件具有快捷、方便、低成本的优势,超过了传统邮件投递业务。
相比EDI合同,以电子邮件方式订立的合同更能清楚地反映订约双方的意思表示。然而,电子邮件在传输过程中易被截取和修改,安全性较差。因此,在电子交易中,应鼓励订约双方使用电子签名以确保电子邮件的真实性。对于未使用电子签名但在现实生活中被双方认可的大量邮件,仍应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确认其效力。
电子签名的鉴定程序和条件,包括电子签名的制作数据需要属于签名人专有、签署时由签名人控制等要求。当事人可以选择符合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也可以选择使用第三方认证服务。电子签名的鉴定方法包括数据电文鉴定的范畴,涉及数据电文生成、传输、存储系统的鉴定。
网络空间的全球性对司法管辖权的影响,指出在网络空间中无法像对待物理空间那样划分领域,从而引发法院管辖权的确定问题。文章提到原告就被告原则在网络空间的困境,以及合同签订地和合同履行地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在电子商务合同中,由于交易产品的特殊性,如在线信
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电子合同在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且内容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其打印的纸质文本具有法律效力。电子合同生效需满足行为人具有行为能力、电子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条件。虽然法律对电子合同形式未有明确规定
电子合同的定义和特点。电子合同是通过电子邮件和电子数据交换在网络条件下订立的协议。其特点包括非面对面操作、数字签名的使用、生效地点的确定以及电子数据的易消失性和易改动性。电子合同可以节省时间并保留传统合同的使用习惯,使用数字签名技术确保法律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