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因此,用地单位在初步确定某农用地为建设用地后,应首先向国土资源局、建设部门和规划部门咨询是否符合该农用地的规划。
第二步:确认该农用地可以用于建设后,根据建设部门的要求,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并向建设部门提交用地申请。建设部门审查符合要求后,颁发建设项目的《选址意见书》。用地单位应按规定缴纳选址规费。
第三步:用地单位凭借《选址意见书》向同级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预审申请,由国土资源局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
第四步:用地单位凭借《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书》向建设部门、环保局等办理立项、规划、环保许可等手续,并缴纳各项审批费用。
第五步:用地单位再次凭借以上审批文件向原预审的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用地的正式申请。
第六步: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制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并经过各级人民政府的审批。
第七步: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对该农用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进行征用,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并按照征地程序办理征地手续。
第八步:国土资源局根据批准的供地方案,在征地的补偿和安置补助完成后,向用地单位发出批准用地文件和《建设用地批准书》。被征地单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交出土地。
第九步:被征用单位交出土地后,该土地即成为国有土地,国土资源局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出让供地)或向土地使用者核发划拨决定书(划拨供地)。用地单位按约定缴纳出让费用。
第十步:签订出让合同并按约定缴纳费用后,用地单位方可真正获得该土地的使用权,用地单位即可办理建设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并开始施工建设。
第十一步:如果用地单位希望转让该土地的使用权,必须符合国家关于已出让土地转让的规定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约定。在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时,不得改变规定的规划设计条件。转让受让人在取得建设用地后,应持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和转让地块原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换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的相关法律规定。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需求可征收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并对被征收人进行公平补偿。补偿内容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停产停业损失等。评估和鉴定被征收房屋价值时,补偿金额不得低于市场价值。土地征用与补偿的具体情况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后农民的补偿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民可以获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计算方法考虑了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等。如不能使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经省级政府批准可提高补偿费。
青苗补偿费的归属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根据相关规定,青苗补偿费原则上归属于实际投入人所有,而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费则归属于地上附着物的所有者。此外,文章还涉及土地征收的安置补助费的使用与监督,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解决和青苗附着物的补偿标准。
拆迁安置方式的多种选择。平房拆迁可选择宅基地换房或货币补偿;别墅拆迁可选择安置或货币补偿;非住宅拆迁主要采用货币补偿。棚户区改造补偿标准因土地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国有土地征收补偿不得低于市场价,集体土地补偿标准至少为重置成新价,包括现金补偿和房屋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