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的要约和承诺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以数据电文的方式进行的。传统合同的订立通常通过面对面的谈判或者信件、电报、电话、传真等方式提出要约和接受要约,并最终达成合同。而电子合同的当事人通过电子数据的传递来完成,一方发送的电子数据视为要约,另一方回送的电子数据视为承诺。由于电子数据交换具有自动审断的功能,电子合同的签订过程是通过互联网上的计算机操作完成的,这是电子合同与传统合同的关键区别。
订立电子合同的当事人通过网络操作,可以互不见面。电子合同的交易主体没有地域上的限制,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与传统合同不同,电子合同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的方式进行签订,因此合同的内容可以完全储存在计算机内存、磁盘或其他非纸质介质上,无需采用书面形式。
传统合同通常通过当事人签字或盖章表示合同生效,而在电子合同中,传统的签字盖章方式被电子签名所取代。
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而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电子合同,以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若没有主营业地,则以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传统合同的要约生效时间是要约到达受要约人的时间,合同生效时间是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的时间。而以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电子合同,如果收件人指定了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则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即生效时间);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系统,则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涉外经济合同成立的实质条件,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合同签订日期地点、合同类型和标准种类范围等,并强调了明确这些条件的重要性,以确保合同履行的准确性和解决争议的依据。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如何降低涉外经济合同签订的风险,包括增强风险意识、审查辨别往来票
不同形式合同的成立地点确定问题。对于承诺生效合同,其成立地点通常为承诺生效地点;若采用特定形式如书面形式或公证,则成立地点为相应形式完成地点。对于数据电文形式订立的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或经常居住地为依据。双方另有约定时,按约定确定合同成立地
在中国法律下,合同是否可以使用电子传真进行签订的问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电子传真作为书面形式的一种,可以用于签订合同。然而,需要注意,《电子签名法》规定某些特定类型的合同不适用于电子合同,如涉及人身关系、不动产权益转让、公用事业服务等。
合同签署方式及法律效力,包括签字和盖章的选择关系,指出盖章的效力与签字是相等的,签字和盖章在实际操作中同时具备或只具备其中之一的情况都有。签字产生法律效力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法律依据来自于《合同法》。同时阐明了签字和盖章的地点对合同成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