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新品种维权制度的研究与探索
时间:2024-01-03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植物新品种既不是能专利的产品,又不是可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既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也不符合植物新品种的本质属性。下面植物新品种维权有关制度探讨的内容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权利用尽原则在植物新品种侵权诉讼中的适用
专利法对权利用尽原则的规定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后,对该产品的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行为不构成侵犯专利权。这一原则被称为权利用尽原则,它限制了专利权人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权利用尽原则也被应用于品种权侵权诉讼,这一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现行法规对品种权侵权的规定
根据现行《条例》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也不得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这里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包括从被许可人处获得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后进行销售的单位或者个人。本案中,被告通过从被许可人的被许可人的代销人处购买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并进行销售,属于未经品种权人许可为商业目的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的行为,构成侵权。尽管这种认定可能对品种权人的保护范围过于广泛,对于被告等后续出售者来说似乎有失公平,但是品种权人和后续出售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可以通过签订许可合同或授权的方式来解决。鉴于我国部分种子企业信用缺失和侵犯品种权现象泛滥甚至猖獗的现状,通过立法充分保护品种权人的利益,并对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售出后的继续销售行为进行限制是必要的。然而,司法实践中脱离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法律现状和客观现实,直接将《专利法》中的权利用尽原则适用于植物新品种保护,在实行制定法的中国是不被法律所容许的。
植物新品种侵权诉讼中先用权原则的适用
专利法对先用权原则的规定
根据《专利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行为,不视为侵犯专利权。这一原则被称为先用权或在先使用原则,它限制了专利权的权利。然而,作者认为先用权原则不适用于植物新品种的保护。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事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在中国,知识产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其中专利权和商标权也被称为工业产权。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依法享有对作品、发明、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客体的专有权利。侵犯知
-
知识产权法包括什么呢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有关知识产权法包括内容的知识。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植物新品种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
-
植物新品种的所属权应如何进行确定
一是个人执行其单位的任务或主要是利用其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场地、繁殖材料及技术资料等所完成的育种属于职务育种,品种权属于其单位。非职务育种的品种权应属于完成育种的个人。二是委托育种的品种权的归属应由委托方与受委托方的合同确定,如没有合同约
-
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对象及申请保护的流程
植物新品种保护也叫“植物育种者权利”,同专利、商标、著作权一样,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完成育种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授权品种享有排他的独占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品种权所有人许可,不得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不得为商业目的将该授权
-
申请植物新品种的材料及办理手续是怎样的
-
植物新品种创新体系及交易问题建议
-
莱州市永恒国槐研究所与山东科技信息报社、王庆三植物新品种权侵害案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