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环保法 > 环境保护改善 > 工业企业噪声的卫生标准多少分贝

工业企业噪声的卫生标准多少分贝

时间:2024-11-06 浏览:5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587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拥有的企业越来越多,那么对于企业来说特别是工厂的企业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噪音,打扰到周边居民的,我们国家是有相应的噪音规定的,在标准内发出的噪音是可以的,一旦超出这个标准就会被相关部门管控,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说明一下关于工业企业噪声的卫生标准多少分贝?

关于颁发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的通知

一、背景

为了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防止噪声危害,保障职工的安全健康,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联合北京医学院、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共同编制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现予以批准颁发,并自1980年1月1日起试行。各单位应认真组织试行,并注意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寄至卫生部,并抄送北京市劳动科学研究所、耳鼻喉科研究所,以便研究修订。批准日期:1979-08-31。

二、标准内容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适用于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或作业场所(脉冲声除外)。该标准由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劳动保护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执行。标准的解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国家劳动总局负责。

三、噪声标准

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对于现有工业企业,如果暂时达不到标准,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对于每天接触噪声不到8小时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

四、国际标准

196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以A声级作为噪声评价指标,并规定工人在噪声环境中每天工作8小时,容许连续噪声的A声级为90分贝。ISO于1971年又提出了以等效声级L作为听力保护标准,规定工人在90分贝噪声环境中长期工作仍有耳聋的可能性。目前,国际上对以90或85分贝作为听力保护标准尚有争议。

五、噪声检测与控制

工业噪声的检测方法按照《工业企业噪声检测规范》进行。对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替代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源头上根治噪声。

六、新建和改建工业企业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业企业必须同时设计、施工和投产噪声控制设施。各主管部门必须与工业企业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卫生、劳动和有关部门合作,合理选择厂址,审查设计,进行竣工验收,并严格把关。未经卫生、劳动部门签字盖章,不得进行施工和投产。

七、达标要求

在现有工业企业中,凡噪声超过本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限期达到本标准要求。在达到标准之前,厂矿企业必须发放个人防护用品,以保障工人健康。

八、产品质量要求

各机械制造部门应提高产品质量,并在产品标准中纳入噪声卫生标准的要求。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其重要性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相关规定。该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污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文章详细阐述了法律法规对排污申报的要求、申报登记的要求和程序、污染物的种类以及申报登记的程序和检查。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法

  • 政策法规处

    政策法规处的行政复议相关内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环保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可申请复议。复议内容包括对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侵犯经营自主权、许可证办理、证书变更等决定的不满。申请人应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应在受理申

  • 审慎对待立法万能主义的蔓延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修宪处理并非现实选择,重点在于加强已有应急法律规范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建立突发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构,整合到国家常规管理体制中,并进行实践检验和应急处理演习。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和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也是完善应急机

  • 常见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环境污染的分类是怎样的

    环境污染的常见类型和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主要的污染类型,分别介绍了其常见的污染物和危害。了解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来源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环境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 财产损害与环境污染
  • 环境保护税立法中的问题及思考
  • 工业企业噪声的卫生标准多少分贝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