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人民检察院有权与被告达成和解协议,人民法院有权进行调解。然而,和解协议和调解协议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人民检察院在民事公益诉讼审理过程中的诉讼请求全部实现,可以撤回起诉。
人民检察院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时,必须提供证据来证明所依据的事实,包括支持诉讼请求的事实、反驳对方意见的事实,以及履行诉前程序的事实。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否则必须提供证据。
如果被告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可能导致判决难以执行或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其他损害,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要求对被告的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或禁止特定行为。如果人民法院根据人民检察院的建议采取了保全措施,人民检察院不需要提供担保。
一般情况下,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损害结果地或被告住所地的市(分、州)人民检察院管辖。如果因特殊原因,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无法行使管辖权,应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本区域其他试点地区人民检察院来管辖。
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必要时,可以办理下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案件。下级人民检察院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可以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报请办理。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交给下级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必须经过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污染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如果没有适格主体或适格主体不提起诉讼,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的职责包括履行职务犯罪侦查、批准或决定逮捕、审查起诉、控告检察、诉讼监督等。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有错误,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未生效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如果上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抗诉不当,可以撤回抗诉,并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
对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二审案件或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上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应派员出席第二审法庭。
女子侮辱凉山救火烈士和辱骂英烈的相关问题。民事公益诉讼已提起,要求对其进行法律制裁,并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道歉。依据《英雄烈士保护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在公共场所或互联网上侮辱英烈,否则将受到民事、行政甚至刑事处罚。该法律的立法目的是保护英雄烈士,
消费者公益诉讼的费用承担问题。原告需预先承担费用,包括预防、处置措施费用、调查取证费用等,而被告在诉讼中应承担诉讼费用。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可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遵循法律规定。胜诉方可以自愿承担费用,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情况下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主要授予检察院、环境行政机关、环境团体或个人等主体。在欧美国家,检察院被视为有资格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当然主体,而中国的地方立法和司法实践也认可了检察院作为原告的身份。然而,检察院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只能进行有限的事后救济,其监督是
政府如何通过法律措施支持垃圾分类和处理。政府可以在小区建立垃圾分类设施,设立垃圾分拣处理站,吸纳就业并促进垃圾分类。同时,政府可限制过度包装和未经处理的蔬菜进入市场,从源头减少垃圾产生。这些措施旨在有效应对垃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