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将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环境保护法》对环保执法、处罚和公诉主体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被誉为“史上最严”。苏州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教授朱谦对新《环境保护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新《环境保护法》赋予了执法部门更确实的执法权力。对于在生产经营中违反规定排污,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县级以上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等职能部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造成污染物的设施设备的措施。对于拒不改正的排污违规企业,行政机关可以依法进行处罚,并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的违法成本。对于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企事业单位,县级以上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产、关闭。对于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可以责令停止建设,并处以罚款。
对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但拒不执行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对其处以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
新《环境保护法》特别明确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环节,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同时,新法要求县级以上相关部门依法公开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及环境行政许可和排污费征收使用情况等信息。
新《环境保护法》提出了问责机制,对于包庇环境违法行为、停业未做决定等9项行为,将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记过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以给予撤职处分。
新《环境保护法》扩大了环境问题的诉讼主体范围。除了中华环保联合会,市级以上人民政府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以及连续5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的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社会组织也可以作为诉讼主体起诉违法行为。这一改变有利于社会监督环境问题。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
海洋工程建设项目中材料使用的相关规定。根据相关规定,禁止使用含超标准放射性物质或易溶出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以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健康。在处置工业垃圾和海上试油时,也必须遵守规定,避免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海洋生态系统如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水产资源以及海洋保护区的破坏问题。对于破坏行为,海洋环境监督管理部门将责令改正、采取补救措施,并罚款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此外,非法转移危险废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保不达标也将受到处罚。
新环保法第五条规定,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损害担责原则是指只要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即为损害,行为人就要承担责任。
新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将于明年1月正式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对环保执法、处罚和公诉主体等都有了更明确的说法,被誉为“史上最严”。今天,苏州大学环境法研究中心教授朱谦,对新《环境保护法》热点问题进行解读。排污违规企业受到罚款处罚后,若拒不改正,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