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责任公布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并接受监督。同时,该法律明确禁止侵占、挪用被征收土地单位的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对于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根据省或国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村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内容包括:
如果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或要求举行听证会,应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提出。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应研究相关意见,并在必要时举行听证会。如果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2. 报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将公告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连同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3. 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
市、县政府将征求意见后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并交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4. 土地补偿登记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如果未按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补偿内容将以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5. 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
按规定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被征地单位和个人按期交付土地。土地补偿费归集体支取,由村委会代表领取。具体分配方案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依据村民民主议事规则,经过2/3以上多数通过即可。
安置补助费归土地承包人,由承包人直接领取补偿费。青苗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补助费归青苗和地上附着物所有人,由所有人领取补偿。
新《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诉讼范围,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等十二种情况不服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具体内容。该法规定了详细的诉讼范围,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村委会在征地补偿款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村委会如挪用贪污征地补偿款,将受到贪污罪的处罚。文章还阐述了农村征地补偿款的分配原则,包括民主议定和合法性原则、平等原则以及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村民自治必须在民主和法治的轨道上发展,保障每个成员的权益。
农民朋友遭遇“以租代征”后的维权方式。文章指出,如果与政府部门签订了无效的土地租赁合同,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确认其无效并要求返还土地。若被政府部门强行占地,可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阐述了行政侵权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占用土地行为属于行政侵权行为
代征地的性质,包括其定义、费用事项等。代征地是指城市建设工程中代征的公共用地,涉及征地土地使用权性质、项目来源和费用确定方式等。代征地费用按建筑面积和土地面积计算,包括依据地块现状建筑面积、土地面积、整个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费用等来确定。此外,还存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