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园侵权
校园侵权,是指学生在学校承担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期间所受到的人身伤害事件,也称为校园伤害事故。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受害主体小的特定性。(2)损害地点的特定性。(3)损害时间的特定性。
学生首先必须是在校学习的学生,在家休学的学生不应当包括在内。其次,由于大学生为成年人,应当不属于此处所指的“学生”,幼儿园的儿童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生,但由于是未成年人,应当受到相应的保护,所以应当为此处的学生,至于在中小学学习的成年人,虽不是校园侵权的主体,但考虑到其易受到外界侵害的特点,与未成年学生类似,可以类推适用校园侵权的相关规定。
责任承担主体
(1)学校的责任
学校承担责任的基础为学校未尽到相应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规均对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作出了规定,学校对在校学生负有的安全保障义务主要表现在:①因学校提供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及生活设施、生活用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而发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学校应承担责任。②学校应承担必要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因学校未尽管理义务而造成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学校应承担责任。③学校应履行对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对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如果因为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由学校承担责任。④学校负有对学生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在履行义务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好工作,并应尽责。一般来讲,年龄越小,其行为能力及认知能力就越弱,学校的责任就越重。
(2)未成年学生、幼儿监护人的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1、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2、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3、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此处不包括学校,学校如果需要履行监护义务,必须和学生的法定监护人有书面的委托协议。
学校对学生事故的侵权责任问题。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如果事故是因学校过错造成的,学校需承担过错责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应承担侵权责任,但若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则可免责。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学生,学校未尽到职责需承担侵权责任。同时,对于学
校园欺凌的法律问题,指出校园欺凌是一种常见现象,并对受害者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学校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着校园欺凌的问题,包括一些性质严重的恶性案件。根据相关法律,学校应承担起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如果未尽到职责导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学校应
学校在学生自残事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学生自残行为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人身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同时,在上海,公平原则也被应用于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法院
产品质量的责任承担问题,包括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无过错责任、《产品质量法》与委托加工产品的区别,以及委托加工产品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生产者和销售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受害人可选择起诉生产者和销售者。委托加工产品在法律上属于合同法领域,其质量责任主要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