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 > 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有哪些

时间:2024-05-07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007

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有哪些

侵犯名誉权的犯罪罪名主要包括侮辱罪和诽谤罪。

侮辱罪

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其他手段,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犯侮辱罪的,将受到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6条规定,犯诽谤罪的,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况除外,一般只有受害人提出诉讼,才会对侵犯名誉权的犯罪行为进行处理。

诽谤与名誉侵权的区别

诽谤罪与名誉侵权行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区别:

散布的内容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内容是真实的,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另外,事实愈真实,侵权程度愈重。

犯罪对象

诽谤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自然人,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

主观过错要求

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名誉权的保护

名誉是指人们对于公民或法人的品德、才干、声望、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受法律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名誉权,即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的权利,可以要求排除他人侵害。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也享有名誉权。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个人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受不正当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任何人不得损害公民和法人的名誉,凡败坏他人名誉,损害他人形象的行为,都是对名誉权的侵犯,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公民的名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威胁曝光他人个人隐私是否构成犯罪?

    曝光他人个人隐私的威胁是否构成犯罪。未经他人同意公布隐私材料或宣扬隐私会构成侵害名誉权,严重情况下可能触犯刑事犯罪。根据相关法律,散布他人隐私、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等行为会受到法律处罚。受害者可以报警并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道歉及赔偿。

  •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

    侵犯隐私权的法律规定。依据《侵权责任法》,侵犯隐私的行为包括公开个人信息、非法侵入住宅、跟踪监视、刺探财产状况等。最新资讯来自《民法典》,于XX年生效,其中明确了自然人和法人享有的权利,包括隐私权,并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禁止非法获取、使用、加工、

  • 人身权的范围

    人身权的范围及其分类。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等与人身直接相关的权益,如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公民有权请求司法保护。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涉及生命、健康、名誉等核心领域。

  • 侵犯发明人名誉权的法律处罚

    侵犯发明人名誉权的法律处罚问题。根据相关法律和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侵犯发明人名誉权的行为进行处罚,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和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同时,如果侵权人拒不执行判决,还可以采取公告处罚、罚款、拘留和强制执行财产等措施。确定

  • 网络名誉侵权的法律处理方式
  • 侵权名誉是否构成刑事犯罪的问题
  • 对方是小三可以去她单位拉横幅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