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民事侵权精神赔偿 > 微信红包只抢不发遭谩骂怎么维权

微信红包只抢不发遭谩骂怎么维权

时间:2020-05-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258
公民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若受到侵害,有权要求对方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若微信红包只抢不发遭谩骂怎么维权

过年过节在微信里抢红包本是一件欢乐的事情,可家住海淀区的王老汉和刘老太却因为抢红包在微信群内被谩骂,憋了一肚子的气。后未能就此事达成和解,老夫妇一怒将对方起诉至法院,要求对二人停止侵权、删除相关发帖、消除影响、在该微信群内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各200元。日前,海淀法院受理此案。

王老汉和刘老太起诉称,2016年元宵节前,由原在某县插队老知青为主组成的微信群内兴起抢红包活动,他们两口子也参与其中。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开始只会抢不会发,引起金先生和郭先生不满。他们从2月20日早上开始,用极其肮脏、恶毒、下作的语言对夫妇二人进行漫骂、侮辱、嘲弄和攻击,历时三天。

王老汉和刘老太称并不是不想发红包,而是一时不会,没掌握技巧,当时王老汉在做歌曲创作,腾不出工夫研究,刘老太也不会。等20日下午王老汉写完了作品,再一琢磨就会了,当天就回发了红包。但金先生和郭先生并没有收手,21日又对刘老太大肆攻击。在这一过程中,王老汉和刘老太为了维护群内朋友过年的氛围始终未回敬一句。

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它为人们自尊、自爱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二人认为,金先生和郭先生的行为严重损害了二老的名誉、形象和尊严,侮辱了他们的人格,也严重地影响了王老汉的歌曲创作,影响范围波及京陕两地。其无端受辱,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导致常常失眠、头痛、头晕、胸闷。金先生和郭先生应当对此承担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阿里首诉造假店: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

    阿里巴巴将销售假冒服装的淘宝卖家高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高某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销售假冒ROEM和MO&Co服装,被阿里巴巴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索赔。法院已受理此案。文章还讨论了商誉损失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如何界定侵权期间、确定因果关

  • 微信红包引发的友谊破裂和法律责任如何应对

    玩微信“抢红包”游戏起纠纷,两个朋友竟然翻脸成仇,互相邀约朋友斗殴。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两好友因微信抢红包翻脸打架,打架斗殴怎么处罚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近日,宜宾市筠连县公安局筠连镇派出所查处一起聚众斗殴案,抓获10名斗殴青年,其中4人被依法行政拘留,6名未成年人被口头教育后责令家长带回。经民警了解,本次斗殴是由于李某和周某起纠纷而酿成的。

  • 网络支付新规:如何微信发红包

    最新发布的网络支付新规要求网络账户实名制,这是否会影响微信红包的使用呢?未绑定银行卡的微信用户仍然可以发送红包,但是当累计发红包金额超过1000元后,再次发送红包就需要追加身份认证。新规特别新增了一类支付账户,只需要通过一个外部渠道开立的Ⅰ类支付账户

  • 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现实情况。关于受害人是否有权利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学界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受害人无此权利,主要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受害人有此权利,认为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不能

  • 微信骗红包罪的法律责任及刑罚
  • 微信骗红包犯罪吗?
  • 发错红包对方不还怎么办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