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骂人服务是否合法
当然不合法,下面用一个案例为您详细介绍。
事件经过:
徐州市民周先生偶然在互联网上看到有关一家职业公司“代骂”的文章:如今网上兴起了一个新的职业——“代骂”,包括电话代骂、短信代骂等,并且明码标价。他们有专业“骂手”,嘴皮子非常溜,可以用最难听的语言谩骂对方的祖宗、父母、兄弟姐妹、孩子等所有的亲人。而且骂人语言下流且多种多样,如泼妇骂街、莽汉混骂。所谓“泼妇骂街”,就是以乡野村妇的口气,骂民间最难听的脏话;“莽汉混骂”就是一家代骂公司这样介绍短信代骂:事先编辑好多达上百条不堪入目的骂人短信,每隔几分钟就向挨骂人发送一条。
据业内人士称:将QQ、电子邮件、聊天室也作为骂人的工具。一段时间就给对方拨打一次电话,一是试探对方是否关机,二是提示对方看短信。如何保证对顾客的“服务质量”,骂人后会把电话录音、QQ聊天截图等提供给雇主等。电话代骂:一天之内代骂对方不少于30次,每次不少于30秒,收费100元;短信代骂:一天之内发内容不同的骂人短信不少于20条,每条字数不少于30字,收费80元;QQ代骂:一天之内上网一次,留言不少于300字,收费40元。听了这些人最直接的脏话乱骂,几天之内都会感到郁闷。
“就一个字,爽。”淘宝上一位不愿意透露网名的买家告知,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通过别人介绍他找到了一家挨骂店,花了40元对着电话那头的陌生人骂了将近十分钟。据了解,这家“骂人店”自今年1月开张以来生意还非常不错。
律师提醒:
这种职业代骂通过电话、网络、QQ、游戏等途径对他人公开谩骂,是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情节严重的,将涉嫌诽谤、侮辱等罪,如对他人造成恶劣影响,将被追究相关刑事及民事等法律责任。人在烦躁、苦闷、被别人误会、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时,为了发泄都会骂人,但骂人这种心理发泄的方式不能被滥用。网络职业代骂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而且影响社会风气。职业代骂不仅危害了社会文明,而且触犯了法律。按照是否捏造事实,可以分为诽谤行为和侮辱行为。情节较轻的,雇主和代骂者要承担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代骂雇用双方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基础。古代法律中的刑罚制裁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格权的保护,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罗马法典编纂时期,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开始萌芽,对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保护从injuria中分离出来,并允许被害人提起“损害之诉”,自定赔偿数
网络名誉权的法律保障问题。法律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名誉权,禁止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名誉。网络名誉权侵犯行为可通过证据保全进行确认,但中国尚未有具体保护措施。法院主要依据普通名誉权法律规定和涉及网络名誉权的行政法规来处理相关案件。对于侵权人,法院可采取多
校园欺凌的现象,特别是过分玩笑是否构成校园欺凌的问题。校园欺凌分为不同类型和表现,包括肢体暴力、语言侮辱、网络欺凌等。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法规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强调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并指出需要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阿里巴巴将销售假冒服装的淘宝卖家高某诉至杭州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高某在淘宝网上注册网店并销售假冒ROEM和MO&Co服装,被阿里巴巴以网络服务合同纠纷起诉索赔。法院已受理此案。文章还讨论了商誉损失计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包括如何界定侵权期间、确定因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