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罗某(男)与习某(女)登记结婚,婚后感情较好并生育一男孩。2002年6月,罗某与周某在宾馆内多次私通,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行政处罚。此后,罗某与习某的夫妻感情出现裂痕。2003年12月,习某向法院起诉与罗某离婚,并要求罗某赔偿精神损失抚慰金10000元。
对于习某要求罗某赔偿精神损失抚慰金的诉讼请求,存在两种不同意见。
根据《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导致离婚的四种情形中,只有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才能支持无过错方请求损害赔偿。罗某与周某的通奸行为并非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行为,因此习某要求罗某赔偿精神损失抚慰金的诉讼请求不应支持。
习某的诉讼请求应当支持。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对过错行为破坏婚姻家庭关系并导致婚姻破裂的赔偿制度。无论何种形式的过错行为,只要违背了婚姻法的基本原则并达到一定程度导致婚姻破裂,都应予以赔偿。婚姻法第四十六条列举了四种情形,但远远不能包含离婚过错赔偿的全部范围。
通奸行为是指有配偶的一方秘密与配偶以外的其他人发生性关系的行为。虽然有些人的通奸行为在一定范围内被人知晓,但这种知晓是出于当事人意愿之外的知晓,它在本质上是不公开的、不愿被他人知晓的。通奸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隐秘的、一般不为他人所知晓的。通奸行为不仅侵犯了配偶另一方的名誉权,特别是当通奸行为被公开后,会使配偶另一方在社会中的社会评价大大降低,同时还可能造成配偶另一方的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
通奸行为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对另一方在精神上的打击更强烈、更突出,造成的精神损害更为严重。由于通奸的隐秘性,通奸者一般不会给另一方大量的生活费用和生活、生产物资,因此在财产上给配偶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然而,通奸行为对另一方在精神上的打击更为严重,这种精神损害应当得到赔偿。
通奸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本质区别在于后两者是公开行为,而通奸是隐秘行为。若因为是隐秘行为就可以免除赔偿责任,那么偷窃行为似乎也可以免除刑事责任,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环境侵害中的精神损害问题,包括其定义、赔偿方式和确定赔偿的因素。文章指出精神损害包括愤怒、恐惧等情绪,赔偿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等。确定赔偿时,应综合考虑侵害人及受害人的各种因素。尽管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但随着法治建设
侮辱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根据相关规定,被侮辱罪的被害人可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因素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当侵权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时,法院可判决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如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行为方式、造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行政机关等侵犯受害人的人身权并造成严重后果时,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赔偿义务机关需采取措施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离婚损害赔偿和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在我国婚姻法中有所区别。离婚损害赔偿是指因夫妻一方的严重过错行为导致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夫妻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因过错侵害对方的人身、财产权利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由于离婚损害赔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