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人格权 > 论网络运营商对用户隐私权的侵害

论网络运营商对用户隐私权的侵害

时间:2023-10-30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485

网络运营商与网络用户隐私权保护

一、从某网管软件说起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上网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备工具。然而,互联网的不可控性导致了侵权信息的增加,因此网络运营商应承担监管义务和责任,同时享有相应的权利。网络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的监管,即所谓的“网管”。然而,如果网络运营商滥用或不当使用网管权,将侵害网络用户的隐私权。某网络运营商最近开发了一个“网络接入认证管理系统”,其中一个主要功能是对用户端进行实时“抓屏”和监控,即网络管理员可以随时监视和摄录通过该系统登录在线的用户和计算机的屏幕显示内容。尽管该系统有助于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有可能防止网络信息侵权行为,但这种做法无论对个人用户还是单位内部用户来说,都构成了对隐私权的侵害。

1. 单位用户的隐私权侵害

对于单位用户来说,该认证系统的监控功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它可以实时监控本单位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为岗位设置、考核和人员配备提供依据。然而,由于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的普及性,个人专用的单位计算机中存在私人领域、私人信息存储和部分私人活动,而单位默许了这种情况。因此,对这些计算机进行实时“抓屏”和监控就构成了对员工隐私权的侵害。单位可能会辩称,员工在工作期间不得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实时监控仅限于上班时间。

2. 个人用户的隐私权侵害

个人用户对于该认证系统肯定会强烈反对,因为个人上网属于私人活动和个人隐私,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干涉和侵害。网络运营商可能会辩称,对网络进行监控是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隐私权的概念及其法律保护

一、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是一项公认的独立的人格权,最早由美国法学家路·斯·沃伦和布兰达·沃伦于1890年提出。隐私权是指自然人所享有的一种不愿或不便他人获知或干涉的私人信息的支配和保护的人格权。隐私权的主体是个人,不包括法人,因为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自然人的自由和人格尊严,而法人的“隐私”属于商业秘密。只有在自然人存活时才享有隐私权,死者没有隐私权,因为随着自然人死亡,其个人利益随之消亡,无法维护自身利益,并且死者没有权利能力。由于权利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死者不能成为隐私权的主体。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是必要的,但过度的网络监管会侵害用户的隐私权。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隐私权,我国应建立直接保护隐私权的制度,防止网络运营商滥用或不当使用网管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网络对传统隐私权的冲击及新的侵权形式

    信息网络技术对个人隐私权的威胁以及网络空间中隐私侵权的情形。网络隐私权涉及个人在网络上的行为和信息,具有客体扩大化和数据化的新特点。非法收集利用个人数据、非法干涉监视私人活动、网络黑客的破坏活动以及擅自泄露他人隐私等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

    网络传播信息的法律责任问题。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是有法律依据的,旨在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操作上是可行的,符合公平正义原则。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法阻止所有侵权行为,但可通过采取过滤和补救措施来防止损害扩大,因此承担连带责任是合

  •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

    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打击网络暴力行为。文中指出,网络用户的侵权行为需负民事法律责任,包括转发谣言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同时,应扩大刑法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规制范畴,并应对网络暴力事件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言论应急疏

  •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

    网络侵害名誉权的赔偿方式,包括财产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财产损害包括现有财产损失和可得利益丧失,如工作和法人财产损失等。精神损害则包括名誉利益毁损和精神痛苦。赔偿数额需考虑多种因素。网络名誉侵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传播行为、针对特定人、传播内容具有妨誉性

  • 网站未删除儿童数据会被计入信用档案吗
  • 网站停止运营,已收集的儿童信息怎么办
  • 网站披露儿童个人信息需征得父母同意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