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网络著作权 > 网络侵权维权

网络侵权维权

时间:2020-05-25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554
在互联网发的的现代,网络的使用者遍布全国所以侵权的案例也越来越多。那么网络侵权是什么呢?它的哪些内容又是对于法律而言有所触及到的呢?被侵权的维护方法又应该是什么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关于网络侵权维权的相关内容内容解答疑惑,希望以下资料对您有所帮助.

网络侵权维权

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侵权司法解释》)都确认了一系列人身权益,在网络用户发布侵害他人权益的消息时,被侵害人完全可以通过联系网络用户保障自己的权益。

一、联系网络用户,要求其删除信息

网络侵权,自然首先是有网络用户发起,网络用户就是网络侵权的始作俑者,毫无疑问是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主体。在遭遇网络侵权时,直接与发布信息的网络用户交涉是保障权益的第一步,要求其删除信息,防止不当信息进一步传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网络侵权中,网络用户发布信息往往需要用户名,所以被侵权人可以在网络上留言,告知其事态的严重性,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发布不当的网络信息需要承担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侵权司法解释》规定了侵权人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同时,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侵权人可能需要承担罚款,甚至拘留。若达到刑法第246条及信息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中诽谤罪的认定标准,若提起刑事诉讼,侵权人甚至可能被判3年有期徒刑。

所以诚如高*松所言,法律并非儿戏,将侵权人可能承担的责任告知网络用户,侵权人可能将信息删除,不当信息从根源上消除。

二、告知网络服务提供者,敦促其采取必要措施

网络世界属于虚拟世界,网络实名制尚未落实,在不知对方真实身份的情形下,对方有恃无恐,然而,权益被侵害者不必为此懊恼,在无法联络网络用户时或者网络用户根本不予理睬时,受害人可以联系网络服务提供者,告知其相关信息,敦促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不当信息的传播。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2款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第3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所以,被侵权人完全可以联系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

同时,被侵权人应采取适当方式告知,并保留证据,《信息网络侵权司法解释》第5条规定,必须满足相关条件,人民法院才能认定为通知有效,首先,被侵权人需要以书面形式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公示的方式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的通知,其次,通知应当包括三项内容,其一,通知人的姓名(名称)和联系方式;其二,要求采取必要措施的网络地址或者足以准确定位侵权内容的相关信息;其三,通知人要求删除相关信息的理由。被侵权人发送的通知未满足上述条件,网络服务提供者主张免除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采取强制措施

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提供商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被侵权人损害进一步扩大自然是皆大欢喜,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网络用户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都不予配合的情形下,被侵权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首先,在管辖法院选择上,根据《信息网络侵权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在被告人的选择上,若是仅由网络用户造成损失,应以网络用户为被告,若发生《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2款及第3款所规定的情形,被侵权人可选择起诉网络用户,也可选择起诉网络服务提供者,在单独起诉其中一方时,其可以请求追加另一方为共同被告或者第三人。

再次,在请求内容上,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侵权人承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者恢复名誉等责任,侵权人拒不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网络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裁判文书等合理的方式执行,由此产生的费用由侵权人承担。造成财产损失或者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依据《侵权责任法》第20条和第22条的规定请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当面对网络侵权时,选择合适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也应该了解它的基本法律知识,了解法律不仅能让我们更加爱法懂法,也可以让我们在接触运用的时候能了然于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有关域名纠纷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境内域名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等法律。第二条 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发生的涉外域名纠

  • 准确把握域名侵权行为及民事责任

    为正确审理案件,准确适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七条第一款明确了审理此类纠纷所依据的实体法规范:“人民法院在审理域名纠纷案件中,对符合本解释第四条规定的情形,依照有

  • 如何防范网络侵权

    最高人民法院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侵权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第一条人民法院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在依法行使裁量权时,应当兼顾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网络服务提供者无正当理由拒不提

  • 网络侵权管辖司法解释
  • 网络侵权如何赔偿
  • 网络侵权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