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网络侵权 > 其他网络侵权 > 怎么预防未成年网络犯罪

怎么预防未成年网络犯罪

时间:2024-01-0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98858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犯罪方式,随着未成年人接触电脑、手机等等智能工具越来越早,许多未成年人在没有正确知识引导下也极有可能犯罪,为了避免犯罪需要提前做好预防。那么,怎么预防未成年网络犯罪?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如何预防未成年网络犯罪

社会角度的预防措施

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需要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限制、消除犯罪的原因,控制犯罪场,减少或防止犯罪现象的发生。

首先,应该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开辟和建设青少年网站,占领网上思想教育阵地。

其次,需要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青少年的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

此外,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加大网络立法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同时,还要做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

个体角度的预防措施

从个体角度来说,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要充分认识网络世界存在的虚拟性、游戏性和危险性。

青少年应提高警惕性,确保自身利益不受侵害,正确、安全、科学地上网,保持正确对待网络的心态。

青少年网络犯罪产生的原因

孤独感和交往需要

青少年成长中的孤独感和强烈的交往需要产生矛盾,而在网络中能找到补偿的空间,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正好符合了青少年的需要,使得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主要人群。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和自由性使青少年对网络聊天的言论缺乏约束传播淫秽之物,道德和责任感减弱,法律意识淡化,犯罪感缺乏,严重的甚至触犯刑律。

不健全的网络法制体系

当前的网络法制体系不健全,使得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缺少法律常识大全认知。

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网络安全和惩治计算机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远远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发展的状况,尤其是许多新出现的网络问题使得法律无法约束,出现法律空白。

网络服务机构和网络环境

有些网络服务机构,网络从业人员唯利是图,大量制造和传播含有淫秽、色情、赌博、凶杀、暴力、恐怖等内容的信息。

一些网吧经营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惜违反规定,允许未成年人入内,并且24小时营业,开设各种上网会员卡、贵宾卡,以各种“优惠措施”达到使大量未成年人“扎根”网吧的目的,甚至提供吃住,通宵经营,帮助孩子逃避学校管理和家长追查。

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玩血腥、暴力的网络游戏会诱使玩游戏的人将自己定位为攻击者的角色,增强攻击性行,从而滋生了犯罪的冲动,埋下了犯罪的种子。

家庭环境

在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的审理中,家庭环境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原因之一。

一些家庭的不和睦导致孩子不愿意回家而流连网吧。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也是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

学校在教育中对学生道德教育和网德教育不足,对差生的消极评价,对不良行为的学生反感和歧视,导致一些学生自我放弃,痴迷网络,在网络中寻找自信和快乐。

家庭教育不当,对子女电脑监管不严,甚至一些家长的不良言行也影响了子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侵权

    电视台小窗口播放其他电视台或网络节目是否算侵权的问题,指出一般不算侵权。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网络环境的定义、网络侵权的类型以及侵权行为的界定。文章还提到了中国应加快网络立法,制定适应当前司法形势的管辖制度,并介绍了相关司法解

  • 网络游戏侵权纠纷: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案

    徐某诉某互联网公司网络游戏侵权纠纷案。徐某的游戏账号被该公司封停,导致无法登录游戏,引发侵权纠纷。法院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证明徐某是否传播非法网站的行为及封停行为的合法性,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互联网公司撤回上诉。该案反映

  •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网络曝光是否构成侵权行为的问题。文章指出,依法曝光违法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不属于侵权。同时,文章介绍了网络侵权的定义和主体,包括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等,并指出这些主体在侵权纠纷中的责任和地位。

  • 网络骚扰是否构成犯罪?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网络骚扰和网络暴力的问题。网络骚扰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性质恶劣,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可被处以拘留或罚款。对于网络暴力,它混淆真实与虚假,侵犯个人权益,对当事人造成身心伤害,并直接影响其现实生活。同时,网络暴力对网民道德价值观也有影响

  • 网络主播唱歌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 预防网络犯罪的策略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述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