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通过互联网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行为。
1. 简单易行性:网络侵权行为的实施相对简单,不需要与现实身份相关联,并且行为人无需具备高深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使得侵权行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
2. 即时性:与传统侵权行为不同,网络侵权行为的损害后果发生具有即时性。网络侵权不需要传统的载体,只需通过互联网上传,全球范围内的用户都可以访问侵权内容,侵权内容也可以被随意删节、添加、改动,并通过各种链接方式广为传播。
3. 多个责任主体:网络侵权行为涉及的责任主体包括始作俑者、传播者、网络服务商和搜索引擎。确定网络侵权责任的始作俑者困难,传播者数量众多,且被告是否应承担责任也存在争议。
4. 取证困难: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网络侵权案件的取证困难性增加。网络上的数字化信息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对其修改和删除难以发现和鉴别。此外,网络中的证据资源可能因无法归入法定证据形式而无法产生效力。
5. 司法管辖难题:网络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问题也较为复杂。由于互联网将全球的计算机及其网络连为一体,同一侵权行为往往涉及多个地点,传统的管辖权基础在网络空间中发生了动摇,需要寻找新的管辖依据。
互联网作为全球性的新兴媒体,具有信息传输快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因此,网络侵权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比传统侵权行为更加严重。一条侵权言论或信息可以在几秒钟内传遍全球,给被侵权人带来的精神打击和经济损失更加严重。
网络购物的便利性与缺陷,以及法律保障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网络购物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购物的便利,但也存在缺陷,容易引起纠纷。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出了多项法律保障措施,如三倍赔偿、个人信息保护、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消费者维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等,以保护消费者
网络骚扰电话的问题。个人或单位使用“呼死你”软件进行骚扰是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遭遇骚扰可选择报警或起诉,但维权困难,因证据难以获取和被告身份难以确定。骚扰电话不构成犯罪,但如果含有威胁恐吓或敲诈内容则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同时,《治安管理处罚
网络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网络犯罪主体多元化、年轻化,方式智能化、专业化,对象广泛,手段多样,且具有高互动性和隐蔽性。随着社会的网络化,网络犯罪案件数量不断上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文章将初步探讨网络犯罪防控对策。
网络犯罪的两种主要类型。一是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包括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行为。二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包括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等多种犯罪行为。文章全面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形式和种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