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征地公示程序包括以下步骤:宣传发动阶段,测量、评估、品补阶段,协议签字阶段,资金到位或拿到新房钥匙阶段,动迁户搬迁阶段,最后由拆迁公司进行拆迁。
根据征地公示的条款规定,征地公示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公告就能进行拆迁,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了征地公告的相关规定。
该条款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保障经济建设用地。该条款明确了依据的法律法规,并制定了本办法。
该条款规定了征收土地公告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适用本办法。
该条款规定了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公告应当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组内以书面形式进行,并明确了征收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公告应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进行。
该条款规定了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征收土地方案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征收土地公告,具体实施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该条款规定了征收土地公告应包括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和地点。
该条款规定了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应在征收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若未如期办理登记手续,则补偿内容以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征地公示的内容和信息都需要向一定范围内或特定范围内的人员公开,具有较强的透明度,不存在任何秘密和暗箱操作。
征地公示的目的是让关注征地事项的人们了解情况,并参与其中。
征地公示的时间需要科学合理,既要反映公示的过程,也要反映公示的结果和群众的意愿。公示是事先的公示,不是事后的公示。公示的内容是初步的决定而非最终的决定。若为最终决定,则必须在公示前言中进行说明。
征地公示的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是公开、公平、公正的,需要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并得到他们的认可。
拆迁补偿标准的合理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补偿协议的订立和补偿决定的作出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订立需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达成。补偿标准应根据具体拆迁项目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包括房屋补偿和土地补偿,商业性质用房的补偿应高于宅基地用房。如
征地补偿方案的复议程序。被征收人若对征地补偿方案不满意,可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政府需及时公告征收补偿方案等相关内容,并重视宣传和解释工作。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流程包括公告、制定方案、征求意见、确定方案、审批及费用管理等步骤。
拆迁过程中需要摒弃的错误认识,包括抵触情绪、不了解相关政策、不合理的索赔要求、不合法的抵抗行为和忽视合法程序等。对于拆迁安置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市、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寻求解决,甚至提起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并需要
未签订补偿协议就直接打款的情况下,是否代表当事人同意拆迁的问题。文章指出,这种行为可能是征收部门的陷阱,未签协议不能视为同意拆迁。同时,强调了房屋征收应遵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先补偿后搬迁,征收主体应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协议。对于拆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