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合同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缺乏实际履行能力的风险。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法人及其他组织作为一方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情况下。主要表现为:
订立合同的一方未能提供法人资格证明。
合同一方提供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为副本或复印件,实际上是伪造的证明。
合同一方提供的正式《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虽然表明注册资本,但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资金,并且缺乏实际履行能力。
合同一方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由于其他原因已经歇业或被吊销营业执照。
在签订合同债务时,经常出现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代理人签订的合同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担。然而,如果代理人超越了代理权限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后签订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行为人应承担合同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这可能给合同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如果对方是分公司、部门的印章加盖或由部门经理、业务人员等签署,需要明确的授权委托书。
在合同债务中,由于业务不熟悉或谈判经验不足,经常出现合同中的漏洞。常见的漏洞包括:
合同未明确约定产品质量标准。
合同未明确约定履行地点。
合同未明确约定付款期限。
合同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
合同未明确约定付款方式。
合同未明确约定履行方式。
合同未明确约定计量方法。
合同未明确约定检验标准。
即使签订了一份详尽完善的合同,也不能保证没有风险。在实际履行中,可能出现恶意履行的情况,包括:
恶意以产品质量差为借口拒绝支付货款。
故意不告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在发生多余交货时不通知对方。
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工作人员以非本企业员工为由拒绝支付货款。
虚开支票是一种近年来增长较快的欺诈行为。主要形式包括开具不实面额的支票(空头支票)和制造障碍使支票不能兑现。收票人需一段时间才能弄清支票真伪,这给虚开支票方套取货物创造了机会。
产品质量责任的认定方式,主要包括默示担保条件、明示担保条件以及产品缺陷三个方面。默示担保条件依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来认定责任;明示担保条件则是生产者明确的产品标准作为认定依据;产品缺陷指产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即使产品
借款合同担保的无效情形,包括担保主体不合格、单位内部机构或职能部门的担保无效、公司董事、经理的私自担保无效、欺诈、胁迫、恶意串通造成的担保合同无效、以禁止流通物提供担保的合同无效、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的对外担保无效以及主合同无效等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
电子合同的法律特征,包括订立方式的变化、虚拟性和广泛性的交易主体、电子化的意思表示、生效方式、时间和地点的变化以及无纸化的载体等特点。电子合同使用电子签名,合同成立地点以收件人主营业地为准。电子数据易消失和改动,需采取加密和保全措施。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包括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欺诈风险、代理人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的风险、虚构或夸大加工任务及来源的风险以及不可能实现的定作要求的风险。此外,文章还概述了承揽合同的基本内容,如承揽的标的和数量、质量要求、报酬、承揽方式、材料的提供、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