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侵权是指行为人侵害他人环境权益所产生的法律责任。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集中居住的趋势,环境因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侵权案件也越来越频繁地发生,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环境侵权的构成,有两种要件说法。首先,必须存在污染环境导致损害的事实;其次,必须存在污染环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另一种说法是三要件说。首先,必须存在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污染环境行为;其次,必须存在客观的损害事实;最后,必须存在污染环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说法目前在国内理论界较为通行。从三要件说可以得出环境侵权的三个要件,即行为的违法性、损害的事实性和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性。在环境侵权的构成上,至少需要用公平理念来解答环境侵权的违法性和因果关系这两个具体问题。
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环境侵权行为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往往存在不平等性和不可互换性。传统的民事主体具有平等性和互换性,是现代民法的基石。然而,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间显然失去了平等性和互换性。其次,在特定情况下,环境侵权行为的主体具有不特定性。现代环境侵权不仅由特定个人或企业的违法行为造成,还有很多是由不特定的多数人的日常行为积累而成的。例如,对于由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光化学污染事件和其他复合侵权事件,要确定加害人即使不是不可能,也是极为困难的。对于受害者来说,更难确定加害人的身份。
传统侵权行为直接对个体受害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伤害,相对较为清晰和直接。而环境侵权行为则通过某种“环境”介质(如受污染的空气、水流、土壤等)对群体或不特定人的人身和公私财物造成影响。因此,环境侵权的侵害对象更为广泛和复杂。
环境侵权造成的损害往往不能被受害人及时发现,损害往往具有潜伏性并且滞后很长时间。环境损害之所以具有潜伏性,是因为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然而,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某种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无法被环境消化的污染物将逐渐积累,最终对环境造成损害,并对人和财产造成伤害。因此,环境侵权的损害结果具有明显的潜伏性和滞后性。此外,一些并不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在经过环境作用后,其危害结果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会明显放大。
凯里学院附中教学楼墙体垮塌事故的相关情况。事故导致2名学生死亡,3人受伤,原因是教学楼楼顶电箱线路老化引发爆炸。学校曾申报重建,但未获批复。事故发生在持续阴雨天气中,居民认为天气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教学楼的老旧程度和安全隐患
动物伤人索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动物主人应对其饲养的动物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责任的情况也存在。动物主人需遵守规定并采取安全措施,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动物伤人赔偿责任的认定需满足动物为饲养的、独立加
污染环境侵权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对于未跨地区的侵权案件,由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对于跨地区的案件,则由共同上一级法院指定管辖。同时,文章还详细解释了污染者的责任、多个污染者的责任、污染者责任的确定、证据的提供以及专门知识的人出庭等相
环境污染构成犯罪的标准。根据相关规定,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将构成犯罪。文章详细列举了构成犯罪的情形,包括造成公私财产损失、土地功能丧失、森林或其他林木死亡、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解释了在认定环境污染行为时适用的法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