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被动物咬伤的受害人可以向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寻求赔偿。在饲养人与管理人为同一人的情况下,赔偿主体很容易确定。然而,当饲养人与管理人为不同人时,即动物的饲养人将实际饲养责任转移给管理人时,赔偿主体应为管理人。对于具有特殊危险性的动物,如烈性犬,饲养人在将其交给管理人时,应负有告诫的义务。如果未履行告诫义务导致动物伤害他人,饲养人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在民事诉讼中,被侵权人可以将动物的饲养人和管理人列为共同被告,以更全面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动物致人损害可能引发多种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例如,动物撞击导致器皿或物件损坏。
例如,被动物追赶导致脚扭伤,被动物咬伤肌肉等。
例如,致残或在显著部位留下永久性的难看疤痕等。
对于不同的损害后果,赔偿范围也不相同。
1. 造成单纯财产损害的,只需赔偿直接损失。
2. 对人身造成暂时损害的,受害人需要一定时间恢复。除了赔偿直接损失外,还应包括支付的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等。
3. 对人身造成永久性损伤的,应根据具体伤害程度,赔偿医疗护理费用、失去的误工工资或其他收入、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
4. 致人死亡的,还涉及救治费用、丧葬费、抚慰金,以及受害人生前抚养者(如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费用等。
动物致人损害案件中,很少涉及精神痛苦的赔偿问题。由于采用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赔偿额通常受到限制,原告无法主张“惩罚性赔偿”。
一些受害人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往往忽视可得利益的丧失以及致残的赔偿。
在确定赔偿数额时,应考虑到经济发展、物价不断上涨等因素,克服目前赔偿额偏低的情况。
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应参照受害人近期的收入以及与其同等能力或受同等教育者的收入。
对于受抚养者生活费的确定,应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或民政部门的救济标准。
对于一些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的潜伏性疾病(如狂犬病),受害人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后的诉讼时效期间内仍可以提出法律救济的请求。
学校在学生自残事件中的法律责任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不承担学生自残行为的责任。对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人身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同时,在上海,公平原则也被应用于学生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情况。即使学校没有责任,在特定情况下,法院
关于狗咬伤人时代养者的责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代养人作为临时饲养人和管理人,应对被托付照看的宠物造成的损害承担过错责任。若损害是由受害人或第三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代养人可免责。新的《民法典》生效后的法律条款可能会有所变动
医疗过错程度分析案例中责任的认定问题。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属于用人单位责任,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机构的赔偿义务是一种替代责任,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之间不存在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在认定医方过失时,需要考虑医疗的紧急性与医疗尝试对
公司解散后的法律后果及相关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清算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以及股东或发起人的责任都有涉及。清算组若妨碍清算,需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行政责任方面,清算组在承担民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