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动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动物的饲养人或管理人作为直接控制人,应当保证动物的安全性。然而,被侵权人的行为介入会对侵权责任的承担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对动物伤人责任进行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8条的规定,饲养动物损害责任是一种无过错责任,即不论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在主观上有无过错,都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然而,在被侵权人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可以免除或减轻责任。这是基于公平观念和责任自负原则,是法律的衡平观念和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因此,只有基于自己之故意或过失而产生的损害才能被视为不可转嫁于他人的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在动物致人损害责任中,被侵权人的一般过失不适用过失相抵原则。这是因为无过错责任的本意在于保护被害人,即使加害人没有过失也要对损害负责。因此,当受害人存在过失时,对其过失的斟酌应当比加害人负过失责任的情形为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法律上的均衡状态。
被侵权人的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到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的发生。故意是一种内在的追求或者放任自己行为造成损害后果的意图,是主观的不良心态。然而,在动物致害的案件中,被侵权人主要存在的过错形态为过失。被侵权人是否存在重大过失应当从动物自身的危险性以及诱发动物危险行为的可能性角度进行评判。
一般来说,家养动物的危险性要相对低于驯养动物,相应的驯养动物实施危险行为的可能性一般也要高于家养动物。因此,被侵权人同样的行为在针对不同饲养动物时,其是否具有重大过失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此外,无论是家养动物还是驯养动物,如果被侵权人实施挑逗、投打等行为造成损害,应当认定其有重大过失。被侵权人是否存在重大过失需要结合一般人对不同动物危险性爆发可能性的普遍认知乃至于认同来进行评判。
根据民法原理,加害人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情形,不适用过失相抵。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的免责和减责条款的前提是,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没有过错或仅具有轻微过失。被侵权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包括对损害的发生以及损害结果的扩大。例如,被侵权人被狗咬伤,未及时处理导致染上狂犬病毒,即为造成损害扩大的情形,此时应减轻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赔偿责任。
希望通过以上内容,您能对动物伤人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您遇到复杂的情况,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野生动物的定义及致害责任的分类。文章指出,野生动物包括人工饲养和天然状况的野生动物,而引起野生动物致害责任的动物范围包括动物园中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野生动物等。在某野生动物园发生的伤害事件中,民工因翻越护栏遭遇东北虎袭击致死。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
如何处罚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对于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将采取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等措施,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或吊销特许猎捕证。同时,对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行为,将处以罚款。此外,还讨论了珍贵
被狗咬伤后的责任归属问题。按照法律规定,狗狗造成的损害可以由其主人或管理人负责,但如果是因为第三方的过错导致狗狗造成损害,受害者也可以向第三方索赔。对于被咬伤的受害者,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是哪些狗狗造成的损害。如果没有证据,可以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遵循“
被狗咬要求赔偿3000元的合理性问题。文章指出,寻求补偿是合法合理的,但具体赔偿金额需根据受害者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及其薪资水平来衡量。若受害者被私人饲养的犬只所伤,肇事者应承担相关费用,包括医疗、照顾、运输等费用以及因工伤导致的经济损失。如受害者因此